10月28日晚间,智飞生物(300122)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8.29亿元,同比增长97.55%,实现净利润84.04亿元,同比增长239.05%。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智飞生物解释称,主要是本期销售自主产品增加所致。
销售旺盛、回款增加,使得智飞生物现金流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智飞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21亿元,同比增加237.17%,创历史新高。
此外,智飞生物财报显示,机构投资者三季度持仓稳定,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小幅加仓,持股比例由二季度末的0.87%提升至0.96%。
新冠疫苗、自主产品业绩贡献显著
智飞生物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贡献了高额收益。今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智飞龙科马实现营业收入53.1亿元,实现净利润34.5亿元,预计主要系新冠疫苗贡献所致。
智飞生物的重组新冠疫苗对重症和Delta变异株等保护效率优异,基于优异的III期临床数据,有望在国内附条件上市并获国际认可。
10月初,印度尼西亚批准紧急使用智飞生物的重组新冠疫苗,这是继在乌兹别克斯坦之后,智飞生物在海外获得的第二个EUA。另外,新西兰政府官网显示,在获得认可的22种新冠疫苗中,智飞生物重组新冠疫苗位列其中。
从海关数据来看,7月安徽人用疫苗出口货值为0.59亿元,8月增至1.86亿元,9月进一步增至4.23亿元。据悉,安徽出口的人用疫苗主要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疫苗,出口货值快速增长或表明重组新冠疫苗出口提速。
尽管三季报未披露具体数据,但从半年报的数据来看,智飞生物其余自主产品也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半年报数据显示,智飞生物自主产品ACYW135多糖疫苗和AC结合疫苗,分别获得批签发量401.33万支和315.57万支,同比增长123.67%和115.12%。
代理产品方面,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1.17亿元,同比增长7.96%,其中重磅代理产品HPV疫苗供不应求,但受疫苗批签发和默沙东供货影响,4价HPV批签发量同比下降16.88%,9价HPV批签发量同比下降10.18%。
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
除了新冠疫苗,智飞生物管线的另一个亮点是,随着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新适应症(“预防用微卡”)的获批,其肺结核产品矩阵取得了突破。据券商预测,EC和预防用微卡将于2022年开始放量,有望成为同品类最优解,销售峰值或超50亿元。
10月17日,智飞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公司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目前已在广西、湖南、四川、浙江、山东等26个省级单位中标,该产品的推广工作在积极推进中。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获批增加适应症,新增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目前相关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目前,智飞生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以及临床前研究的项目共计26项,覆盖预防结核病、肺炎、脑膜炎、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的人用疫苗、生物制品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有多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品种已步入后期临床,如23价肺炎疫苗、15价肺炎结合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二倍体狂犬病疫苗等品种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有望在2021-2022年陆续申报生产。
其中,23价肺炎疫苗、15价肺炎结合疫苗位于国内研发第一梯队,二倍体狂犬病疫苗的研发进度仅次于沃森生物(300142)和成大生物。这些品种陆续上市后,有望给公司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此外,智飞生物还入股深信生物布局mRNA技术平台,深信生物独有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脂质纳米粒递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经子公司智睿投资布局生物制药领域,投资设立的精准生物掌握未来通用型CAR-T、实体瘤CAR-T等前沿关键技术,已布局10余项CAR-T研发管线。
时报新药观察所有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智飞生物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10-28)●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7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55亿股,占流通A股16.85%
综合诊断:智飞生物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47.44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