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断供集采药品被列入“违规名单” 中标后“出路”在哪
2021-08-23 20:10:19
描述
华北制药断供集采药品被列入“违规名单” 中标后“出路”在哪。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8月23日,华北制药(600812)以跌停收盘。因未能在山东省按协议供应集采中标药品布洛芬缓释胶囊,被国家组织药品联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8月23日,华北制药(600812)以跌停收盘。因未能在山东省按协议供应集采中标药品布洛芬缓释胶囊,被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列入“违规名单”后,华北制药8月22日晚间回应称,系产能不足等因素所致。

  药品集采断供并非首次,在中标集采后,如何保证产能与供应及合理的利润空间,也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

  断供集采药品,华北制药被暂停申报

  8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该企业于8月11日提出放弃中选资格,造成山东医疗机构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决定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取消该企业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因断供集采药品而被列入“违规名单”,这是药品集采开展以来的首次。华北制药8月22日晚间紧急回应称,布洛芬缓释胶囊未能及时供应系产能不足及生产厂区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生产等因素所致。另据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通知,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山东省的替补企业。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的陕西、湖南等省份的后续供货问题,还没有明确答案。

  2020年8月,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地区包括山东省在内的7个省市,中选价格为每盒8.04元(0.3g*30粒/盒)。其中,山东省协议约定采购量为2511万粒,自执行中选结果至2021年8月20日,华北制药提供山东省实际供应量为365万粒。

  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50.22万元,占华北制药同期营收比重0.0044%。2021年1-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293.81万元。对华北制药来说,更严重的影响在于集采申报资格的暂停。鉴于国家第六批药品集中采购的拟集采产品等信息尚未公布,华北制药表示,无法预测至2022年5月10日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及入选产品的销售情况等对公司的影响。

  集采压力之下,企业影响究竟几何?

  企业中标药品集采后出现断供,华北制药不是第一家。新京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云南省医保局在2020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恩替卡韦、阿托伐他汀钙等8个产品短缺,涉及供应企业包括苏州东瑞、常州四药等多家企业;去年11月,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也发布消息,蓬莱诺康药业二甲双胍片和南京长澳制药匹伐他汀钙片在短期内无法足量供应,将增加3个月的过渡期。

  从2018年12月,国家组织“4+7”11个城市试点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我国已组织开展5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成功218种药品。数据显示,集采药品平均降幅均超过50%,累计节约药费已超过1500亿元。

  参与集采的企业也在经历着变革,恒瑞医药(600276)上半年净利润几乎零增长更是引发关注。其中,从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中,涉及恒瑞医药6个药品,上半年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受影响的不止恒瑞一家,今年上半年,华东医药(000963)净利润同比下降24.89%,旗下部分产品因国家集采及医保谈判原因降价导致收入及毛利同比有所下降成为净利润受影响的重要原因。

  多家企业也表示,将继续推进重点品种的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同时也会战略性放弃一些市场容量小、成本优势低、竞争激烈的品种。

  企业如何在集采的同时保证产能和利润空间,原料药的“话语权”为关键之一。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在研产品在原料药方面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在参与集采时的报价“底气”,未将原料药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的企业,处境将难免被动。

  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鲍海忠也曾对新京报表示,集采后药品价格明显降低,但营销费用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企业能够保留合理的利润空间。

  校对 卢茜



 

华北制药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8-23)


● 短期趋势:该股处于空头行情中,可能有短期反弹。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0.82亿股,占流通A股66.36%

综合诊断:华北制药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14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