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金宇
天眼查显示,TCL旗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深圳市前海汇银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已于日前被注销,在向支付牌照努力了七年未果后,TCL似乎“认命”了。
图片截取自天眼查
2014年3月,TCL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惠州市赛洛特通讯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亿元设了汇银通,计划用于独立运营TCL集团的第三方支付业务。
同年10月22日,TCL对外发布公告,正式成立TCL集团金融事业本部,旨在于开拓消费信贷、第三方支付等面向用户的金融服务,为产业链及行业合作伙伴及用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
五天之后,汇银通向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递交了支付牌照申请表,拟申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
尽管一经成立就马不停蹄地准备申牌,但生于2014年末的汇银通,注定将与这块牌照无缘。
早在2014年7月央行发放的第九批27张牌照后,就逐渐有传闻称央行将收紧牌照审批。
2015年2月,央行在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提到:“要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分级监管。”这也被外界认为是牌照政策收紧的重要信号。
此后,在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续展时,央行更是明确表态,原则上将不再核发新牌照,汇银通的申牌愿望也就此落空。
汇银通诞生的2014年前后,正值国内家电企业进军金融的小高峰。
在经历了2000年价格战的冲击后,为解决产业链上下游资金需求,保持利润增长,家电企业纷纷走上了产业+金融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2014年,海尔、国美先后设立金控公司,随后TCL、苏宁、美的也加入了阵营,家电企业纷纷采用参股或成立新金融机构方式向金融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正如火如荼,支付宝和微信的成功,使得众多企业纷纷瞄准了支付行业,而作为行业通行证的支付牌照自然也是受到众人的追捧。
纵观几大家电巨头的持牌历程,苏宁早在2012年就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易付宝拿到了支付牌照,海尔则是在2014年3月全资收购了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快捷通。
此外,2016年8月,美的3亿元收购了神州通付50%股权。2017年6月,国美金融科技宣布以7.2亿元收购银盈通支付全部股权。
至今只剩TCL和格力手中一直未曾有牌。
尽管在数量只减不增的今天,牌照已经逐渐成为了“稀罕物”,但也并非拥有了支付牌照就掌握了财富密码。
2020年,海尔旗下的快捷通全年净亏损1417.87万元,这家支付公司不仅没有为海尔带来盈利,反而还生成了7亿多的流动负债。
日前,海尔金控已与A股上市公司小商品城签订协议,拟以4.5亿元的价格转让这块牌照。
对于苏宁和国美这样拥有完整电商生态的企业,手中的支付牌照能与原有业务发挥出最大的协同价值。
而显然海尔与TCL缺乏这样的电商土壤,支付牌照就变成了鸡肋。
布局互联网金融七年,TCL至今已成功拿到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商业保理等多张牌照,但唯独在支付领域“无牌裸奔”。
面对遥遥无期的审批重启,注销汇银通,是向同行看齐的收购前奏?还是对这张可有可无的牌照的彻底放弃?目前尚不明朗。
TCL科技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6-18)● 短期趋势:短期行情可能回暖,可适量买进股票,作短线反弹行情。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27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5.04亿股,占流通A股19.4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54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