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两区”建设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成为推动北京崛起的引擎去年12月,56岁的夏海虹在中关村科学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他的公司致力于开发医用粒子加速器,以便中国能够扭转对外国加速器的依赖。预计一两年内,公司将完成医用粒子加速器样机的研制工作。
今年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的“两区”建设项目多达129个。该地区管委会主席梁胜说,许多承包的工程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他们有望解决中国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许多是首创的。
作为全国和世界科技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北京拥有全国一半的院士,各学科顶尖研究所的一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三分之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峰说,为鼓励创新,北京市出台了15项新举措,包括鼓励高校间的技术转移和大型科研设施在全球的共享北京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全球标杆城市。为构建新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北京计划引进20多个创新的资本密集型或外商投资的领先项目。这些项目的年投资预计将超过100亿元。
在“两区”建设的推动下,北京正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统计显示,今年1至2月,北京市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4家,同比增长25.1%。合同外资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同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70%。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加快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生物医药等全产业链的对外开放步伐,希望通过制度改革,形成若干制度创新安排两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美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