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PBoC)决定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将气候变化相关因素纳入其中,这表明随着经济继续从COVID-19冲击中复苏,政策制定者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专家周一表示,绿色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方面可能非常有用,因为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信贷、市场和流动性风险,并进一步破坏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宣布采取更多措施实现这一目标后,他们说:“我们将把气候变化纳入政策框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周六在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发展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21)圆桌讨论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的可能性,”易纲说我们也在探索货币政策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减排方面的作用,行长表示,央行将鼓励金融机构采取优惠利率和绿色金融专项再贷款等方式,为控制碳排放提供信贷支持。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总监董善宁,他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动鼓励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今年1月起,“绿色金融”被纳入商业银行绩效年度考核,评级为“AA”及以上的绿色债券被认定为央行各项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物,商业银行可以以优惠利率获得资金,这意味着融资成本更低。董建华上个月在全球风险专业人士协会2021年风险大会上发言时说,一些省市政府还向绿色债券发行人提供补贴,以覆盖部分或全部利率支付,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副司长上周在一次研讨会上谈到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明确目标,或“30/60目标”,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出台顶层政策设计,即“1+N”政策体系,各阶段制定具体目标,明确基本原则问题,以加强绿色金融。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现在要求每季度披露一次。金融机构还必须报告绿色贷款的使用和分配情况。
“今后,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制定一项强制性披露制度,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和企业遵守统一的披露标准,他说,中国即将完成对绿色债券项目目录的修订,新版本将取消化石燃料项目。中国央行目前正与欧洲央行合作,统一分类法,并计划今年宣布一个共同的分类法,这一问题也将在20国集团(G20)会议上讨论,据中国人民银行称,外国投资者更容易进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将有助于中国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道富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恩•奥汉利(Ron O'Hanley)表示,我们也欢迎中国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产品。协调国内和全球的绿色标准将促进对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投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