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强化对恶意规避退市公司监管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020-11-20 12:10:12
描述
曹中铭:强化对恶意规避退市公司监管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日前,上海证监局对*ST富控(600634)(行情600634)恶意规避退市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颇受市场的关注。《决定书》显示,上海证监局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日前,上海证监局对*ST富控(600634)(行情600634)恶意规避退市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颇受市场的关注。《决定书》显示,上海证监局要求*ST富控就2019年年报中所涉预计负债、应付利息及罚息冲回的会计处理进行整改。个人以为,监管部门处置恶意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ST富控2019年报直到今年8月底才姗姗来迟,这显然并不正常。更不正常的是,为了解决债务问题,上市公司拟通过成立纾困基金、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等方式,冲回前期计提的预计负债30亿元、应付利息11.06亿元、减值准备5.62亿元等,并将净资产从-36亿元转正。

  2018年末,因为巨亏*ST富控每股净资产已为负值。如果2019年度再次为负值,那么*ST富控将由于连续两年净资产值为负而触发暂停上市条款。事实上,对于*ST富控而言,无论是否对2019年报数据进行整改,都无法逃脱暂停上市的命运。整改后,净资产值连续两年为负自不必说;不整改的话,由于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又将触发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的相关条款,同样难逃暂停上市的宿命,甚至终止上市的风险。

   A股市场曾经频频上演上市难退市更难的一幕,而随着证监会对于退市制度的不断改革,上市公司退市难的现象已大为改观。不仅退市门槛更低了,退市方式更加多样化了,客观上每年退市公司也增多了。比如今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退市,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

  尽管如此,沪深股市仍然存在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重组、债务重组、操控财务数据,或通过其他方式恶意规避退市的现象,其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秩序,也常常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像操控财务数据的行为,还涉嫌虚假陈述与粉饰报表,个中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上市公司退市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在10月份高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及日前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中,都剑指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上海证监局下发的《决定书》,也是在深改委定调后,监管部门对恶意规避退市进行处置的首起案例。

  个人以为,上海证监局对首起恶意规避退市案例的处罚,将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有利于加速出清劣质上市公司。对于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如果不强化监管,那么相关公司就有可能蒙混过关,类似的案例此前在市场上出现多次。劣质上市公司既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也往往不能回报其股东,退市是其唯一的选择。但劣质上市公司常常会通过多种方式规避退市,此时只能强化监管,才能彻底阻断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净化市场玩环境。

  强化对恶意规避退市公司的监管,可在市场上产生警示与威慑效果,并倒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此次上海证监局对*ST富控采取的措施,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今后只要其他上市公司出现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招致*ST富控同样的命运,所产生的警示与威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强化对恶意规避退市公司的监管,也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与存在众多的劣质公司是分不开的。当某些上市公司恶意规避退市变成不可能,那么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而劣质上市公司的出清,毫无疑问是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

  而随着劣质上市公司的出清,对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也将是大有裨益的。此前,炒“新”、炒“小”、炒“差”在市场上非常盛行。而恶意规避退市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质地较差的企业。当这类上市公司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点“照顾”时,其对于资金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投资者抛弃这类公司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ST富控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0-11-20)


●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12亿股,占流通A股19.47%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0.86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