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机构大多未能立足于信息中介地位,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池及期限错配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场,让纳入监管和备案变得镜中花、水中月。
网贷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等待遥遥无期的监管试点?还是果断放弃退出或者转型?本文将SWOT分析行业现状,以期帮助从业者找到症结所在。
一、优势(S)
1、网上撮合借款人、出借人,方便快捷
网贷相对于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直接撮合借款人和出借人。就算是信托公司,也只能从高净值客户募集资金,且不能公开推广。
如今互联网小贷牌照申请难如登天,网贷机构的跨区域经营,相较于只能在当地开展业务的传统小贷而言,无疑是很大的优势。
2、无杠杆限制
小贷公司存在2-3倍杠杆限制、消费金融公司10倍杠杆,想要扩大业务规模则必须增资。就算是行业巨头蚂蚁金服,也要通过联合放贷、助贷等模式规避杠杆限制。
P2P网贷监管部门定位于信息中介地位,没有杠杆限制,还不需要股东缴交保证金,通过撮合借款收取中介费,理论上业务可以做得很大。
当然按照网传的备案试点办法,网贷也有十一倍杠杆,远远高于互联网小贷,不需要任何的天价牌照费用,这点就足以吸引网贷公司股东不退出平台。
二、劣势(W)
1、募集资金成本过高
P2P网贷资金成本大多在8%-12%之间,远远高于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略高于小贷公司,如果加上P2P高额的营销费用、出借人的强烈不信任感,让P2P网贷融资成本至少加上3%。

2、服务于长尾客户,产品同质化严重,借款利率高
由于行业高额的募资成本,让P2P网贷机构借款利率居高不下,月息2-3分行业普遍存在,借款利率仅次于民间借款,服务的客户大多是多头借贷、负债累累,无稳定的收入来源,客户也大多是除非民间借款,再也找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人群。
产品严重同质化,客户群、定价都大同小异,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甚至见人就放,黑户也做。
3、无牌照推广,受歧视
P2P网贷属于无牌照经营,在运营推广的时候,就受到各种限制。很多高流量平台只与有牌照的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银行等合作,对P2P机构敬而远之。在贷后催收方面,立案难,还容易被当做黑恶势力。网贷机构违规经营,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4、P2P网贷讲究规模经济,规模越小越难以维持
一个网贷平台的运营,加上员工工资、写字楼租赁费、IT维护费等至少要几千万的固定成本。P2P如果规模较小,大多入不敷出,对股东实力要求极大。
三、机会(O)
1、借款需求大
据央行统计,2015年到2018年末,银行短期借款从32亿,四年时间翻了2倍,达到87亿,预计五年后,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0万亿。
根据人民银行征信统计数据显示,征信收入自然人9.7亿,有贷款记录也才4.8亿,9亿多自然人没有从传统机构贷过款,扣除3亿多未成年人,依旧存在大量的长尾客户。
2、居民理财意识崛起
随着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再加上人均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理财产品也越发的重视。网贷行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投资要求低,灵活投资,自主选择,如果行业风险出清,必将成为大多数人青睐的投资选择。
四、威胁(T)
1、巨头加入,竞争激烈
目前,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小贷等都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还有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涉足其中,互联网巨头如今日头条、360金融等也全力投入消费金融领域,P2P网贷获客难度备受歧视,获客难度越来越难,资产质量也越来越差。

募集资金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信托不断降低门槛,也不断争抢网贷投资人,对P2P有大的挤出效应。
2、羊毛党、诈骗威胁
由于营销难度的增加,获客的艰难,P2P网贷大多主打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为卖点,网贷大多不上征信,让大多羊毛党、诈骗团伙有了可乘之机,不断诈骗、多头借贷,让风控能力弱的平台被撸垮。
3、P2P会有资金池,非法集资的温床
由于P2P大多会产生有项目没资金、有资金没项目的情况,会出现期限错配、资金池问题,让非法集资成为重大隐患,高额的资金成本让平台被拖垮。

五、总结
如今,大多P2P出现资金池情况,合规监管难度加大,良性退出平台才是上上之策,及早回笼资金兑付投资人,转型助贷业务,立足于信息中介地位,不设资金池、单纯撮合或者给金融公司助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风控模型,提高营销水平,才是P2P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