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消费者反映因联系不到商家、商家闭店、与合同规定不符等原因,消费者要求退款,商家拒绝。
消费提示
随着7月1日起,全市层面落实中央、市委“双减”工作的要求,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统一清查,监管取缔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消费者在报名参加培训班前,应深入了解培训机构的经营资质、办学许可、师资力量、相关配套设施、售后服务等情况。
01
理性分析判断培训机构发布的宣传信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要盲目跟风报班,要主动了解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自己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选报。
02
在缴纳培训费用时,消费者可先申请交纳部分定金,避免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培训费用,不要因为商家提供较高折扣而缴纳大额预付款。
03
签订正式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所有内容,如签订的合同为格式合同,务必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如何退费、培训地点时间变更、培训是否达到效果等重要条款的规定,谨防不公平格式条款。
04
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首先应与培训机构协商,如不能解决,应收集好付款发票、合同等有关证据,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