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指数逼近3500点,后续还有哪些入市机会?
2025-07-08 15:37:52
描述
这周第二个交易日,A股逼近3500点关口,市场情绪明显升温,而不少空仓的朋友就想着寻找后续的入场机会。这时我们则需结合政策、量能、板块轮动及风险因素综合判断。


一、为何近期市场这么强势,以及它的突破动力是什么?
1.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这周第二个交易日,A股逼近3500点关口,市场情绪明显升温,而不少空仓的朋友就想着寻找后续的入场机会。这时我们则需结合政策、量能、板块轮动及风险因素综合判断。


 一、为何近期市场这么强势,以及它的突破动力是什么?
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货币政策宽松:央行强调“用好存量政策+加力增量政策”,流动性充裕支撑市场资金面,后续降准降息预期仍存。  
    资本市场改革:沪深交易所优化交易规则(如主板风险警示股涨跌幅放宽至10%)、北交所推动并购重组,提升市场活力。  
    产业政策加码:半导体大基金三期注资、AI算力基建落地,科技主线获实质支撑。

2. 增量资金入场迹象明显 。 
    散户回流:6月A股新开户数达165万户,同比激增53%,上半年累计新增1260万户,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外资潜在回流: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9月行动概率超92%),美元走弱或驱动北向资金回流A股。  
    长线资金布局:险资、社保等机构资金加速入场,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突破,高股息资产(如银行股)成配置重点。
    
    通过公开数据,我看到了GJ队持续增持ETF,并且有增无减,通过实际行动,托住A股市场,给予大家信心。

3. 技术面与情绪面支撑  
    沪指放量突破3400点密集成交区,短期若站稳3460点且量能维持在1.31.5万亿,有望有效突破3500点。  
    市场呈现“地量见地价”特征,缩量调整后抛压减弱,蓄势待发信号明显。

 二、除了众多利好,我们也要综合判断潜在风险与挑战
1. 量能不足可能引发震荡  
    历史数据显示,突破3500点需日均成交额1.31.5万亿支撑。若量能持续低于1万亿,或陷入32003450点箱体震荡。  
    量化交易新规落地初期可能加剧波动,需观察资金适应情况。

2. 板块分化与估值压力  
    大金融、科技、消费板块轮动分化,未能形成合力。半导体等科技股短期涨幅较大(部分个股月涨30%),业绩兑现存疑;消费复苏力度仍弱。  
    银行股股息率跌破4%后获利盘出逃,拖累指数突破。

3. 外部不确定性  
    中美关税谈判(7月关键窗口)、地缘冲突可能扰动市场情绪。  
    美联储降息节奏若不及预期,或导致外资回流延迟。

 三、后续入场机会与策略:

(1)突破确认后的加仓时机  
 信号验证:若沪指连续3日放量(1.4万亿以上)站稳3460点,可择机加仓券商(如中信证券)、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主线)等突破先锋。  
 避免追高:巨量冲关(如单日1.6万亿)可能触发短线回调,宜等待回踩支撑位布局。

(2)结构性机会聚焦三大方向  
方向一、高景气赛道
核心逻辑:政策+产业趋势共振,业绩确定性高                                           
细分领域代表:AI算力(寒武纪)、创新药、储能/风电 
方向二、政策驱动
核心逻辑:“反内卷”产能出清+国产替代加速                                  
细分领域代表:钢铁/建材、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 
方向三、防御性资产
核心逻辑:高股息避险+利率下行利好                                            
细分领域代表:银行(二次分红预期)、黄金/铜ETF   

(3)不同风险偏好者策略  
 稳健型:配置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股息率>5%)+ 黄金ETF对冲外部风险,仓位占比40%。  
 平衡型:科技(半导体设备/AI)+消费电子(618数据催化)+军工(9月阅兵预期),仓位占比50%。  
 进取型:聚焦AI应用端、低空经济等前沿主题,但需严控仓位(≤30%),波段操作。

 
 对于短期,我们关注量能变化(1.3万亿为强弱分界线),突破前避免追高,优先持有业绩预增股。  
 对于中长期,若突破后量能温和放大,可沿“科技+金融”双主线布局;若快速放巨量,则需警惕回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