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惊现神操作:左手回购右手套现,这些上市公司“耍流氓”
2019-11-13 21:14:23 作者:
来源:
描述
一年前 一年后 Part1 一年期回购时限到了,公司开始不认账 说到上市公司回购,股民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利好!像大洋彼岸的美股之所以能有十年长牛,那就是靠上市公司不断回购自家股票买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公司会选择在市场低位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一年前

 

一年后

 

 

Part

1

 

一年期回购时限到了,公司开始不认账

 

说到上市公司回购,股民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利好!像大洋彼岸的美股之所以能有十年长牛,那就是靠上市公司不断回购自家股票买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公司会选择在市场低位、股价低估时提出回购。从市场表现来看,发布回购预案后,往往公司股价会迎来一波大涨!所以在去年底指数低迷时,A股就经历了一波回购大潮,一堆公司乌泱泱发公告。

 

如今,一年期的回购时限到了,不少公司股价是涨了,要他们掏钱却不认账了!

 

 

记者:

我想请问下,之前贵公司称要回购股份,是什么原因导致没能实行呢?

 

 

这都是些什么操作啊!更有甚者,这边刚公布了回购计划,结果同一时间,董事长跟副总裁竟反手减持?!装都懒得装了,相当于拿公司的钱给高管接盘。

 

 

看来我们的上市公司有个通病,回购股份能拖则拖,从来不积极。减持呢?毫不手软,恨不得立马套现获利走人。

 

Part

2

 

警惕这类公司是不是假回购

 

所以对于股民来说,当看到这几类公司时,就要警惕是不是假回购。

 

第一类,是大股东质押比例高的股票。以辉山乳业为例,股权质押逼近平仓线后,辉山乳业便斥资19亿大量回购股票,公司股价也从1.5港元飙升至2.9港元。但这类回购纯属支撑股价。雷最终还是要爆的。

 

 

第二类,则是被质疑财务造假、股价暴跌后,象征性回购股票稳定人心。没记错的话,像亨通光电、前白马康得新都这么干过。

 

 

第三类,纯属蹭热点,回购金额和比例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做给股民看的,假装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上市公司。

 

总之,假回购的上市公司,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为了挽救困局,才不是因为股价低估才买进,因此这类回购往往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而像苹果、腾讯这类真回购的公司,他们的特点是:回购比例高(达到总股本0.5%甚至1%以上)、自身实力雄厚、账面现金流充裕。

 

在A股市场,能这样做的大部分都是优质蓝筹股。比如美的,去年累计回购近4000万股,花费大约18亿元;还有中国平安,自去年公布千亿回购计划以来,已经回购了近6000万股,耗资超过50亿。

 

所以,投资者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有回购计划的公司是被低估的,股价一定会涨。同时,也希望监管层关注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购的问题,像这种推高股价、搅乱市场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