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表示:第一期将照常推进
2021-06-28 18:10:15
描述
“放弃”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格力电器表示:第一期将照常推进。在回购股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的方案受到市场质疑后,格力电器(000651)(000651.SZ)宣布“调整”,放弃第二期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已回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在回购股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的方案受到市场质疑后,格力电器(000651)(000651.SZ)宣布“调整”,放弃第二期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已回购的股份将直接注销。此举似乎暂时稳住了市场情绪,6月28日,格力电器高开逾3%后迅速走低,收盘涨幅收窄,报52.66元/股。

  但是,引起争议和股价波动的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仍将照常进行。

  二期股权回购用途调整

  6月27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对6月20日公布的“第二期回购”对应的回购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公司第二期回购股份共计1.01亿股,本次变更及注销后,公司总股本将由60.16亿股变更为59.14亿股。

  公告称,拟将第一期回购股份用于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而“鉴于公司短期内尚无使用第二期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的具体计划,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拟对第二期回购股份的用途进行调整”。

  此外,格力电器还提及,本次变更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是公司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切实提高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及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情形。

  争议计划照常进行

  有市场分析认为,格力电器变更“第二期股权回购”用途,是由于近期舆论争议。

  截至目前,格力电器共通过了三期回购方案,其中第一期股份回购已于2021年2月24日前实施完毕,第二期101,261,838股的回购在5月17日前实施完毕,第三期回购从5月31日开始,目前仍在进行中。

  按照之前的公告,三期股权回购的用途均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6月20日,格力电器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员工购买回购股份的价格为27.68元/股,相当于彼时格力电器所回购股份均价的50%,拟参与本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其中,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的拟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拟出资金额上限为8.3亿元,占本计划的比例为27.68%。

  简单来说,就是享受股权激励的员工,可以“半价”购买公司股份。

  计划一经披露,便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不满与质疑,包括低至五折的价格、10%的业绩增长考核以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购比例过高、员工退休后才能行权等。此后格力电器更遭投资者“用脚投票”,公布第一期持股计划后的两个交易日,格力电器大跌7.19%,市值蒸发超230亿元。

  格力电器此次变更“第二期回购”用途,那么引发市场争议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会否调整?银柿财经记者从格力电器方面了解到,目前来看,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将照常推进。

  意为安抚市场?

  有机构投顾对记者分析,格力变更第二期回购股权用途或意为安抚市场,一方面表示暂缓推进后续的员工持股计划,另一方面回购注销可以增厚股东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6月27日格力电器还披露了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投资者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对于持股方案的考核期设计,格力电器称,本次员工持股方案不止为员工创造福利,更主要的是希望激励员工跟随企业发展。尽管方案设定的锁定期是两年,但实际原则上是持有至退休。公司希望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是激励,让员工更加有信心,有精气神,和企业一起发展,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利益。

  对于公司后续会不会继续注销回购股份,以及长期分红比例会不会加大,格力电器回应,公司回购股票不仅仅为了股权激励,更重要的是维护股东、社会、员工的利益,是否会注销回购股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按程序决策。本次员工持股方案承诺在考核期每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安信证券的研报认为,格力首次员工持股计划出台,有望带来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的改善。公司渠道改革正持续推动,有利于提升渠道效率,利好格力长期发展。



 

格力电器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6-28)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1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28.31亿股,占流通A股47.42%

综合诊断:格力电器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3.14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