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的底部,都有哪些特征?
2023-08-26 11:35:55
描述
市场的底部是否已经确认,这是众多股民关心的话题。纵观A股,历史上的大底都经历了杀估值,自购潮,政策底和信用底等,或许从这些数据和信息中,我们能获取一些信息和答案。A股历次底部行情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市场的底部是否已经确认,这是众多股民关心的话题。纵观A股,历史上的大底都经历了杀估值,自购潮,政策底和信用底等,或许从这些数据和信息中,我们能获取一些信息和答案。

  A股历次底部行情

 

  根据盘点,A股市场上为投资者“公认”,且有很好盈利前景的历史底部启动的行情,大致有以下几个:

  1992年5月启动的初代牛市;

  1994年7月启动的“333”行情;

  1996年1月启动的“512”行情;

  1999年5月启动的“519”行情;

  2005年6月启动的“世纪最大牛市”;

  2008年10月启动的“四万亿”行情;

  2014年5月启动的“成长股杠杆牛市”;

  2018年10月启动的“蓝筹股牛市”;

  虽然,这些底部并不具备严格的统计上的一致性。但总结起来,A股历史大底通常存在以下特征。

  A股历史上的底部特征

 

  01 估值中位数位于历史低位

  从历史看,市场大底必有“估值底”,合理估值是支持市场长期走强的重要条件。

  Wind数据显示,历史大底时,PE中位数都位于底部区域;截止到4月底,当前全部A股的PE中位数为25倍,与过去四次历史大底时的平均估值水平(27倍)相当,具备低估值特征。

  上证指数估值表

 

  数据来源:长投学堂

  02股票性价比超过债券

  股票和债券之间具有一定的的跷跷板效应,通常股、债性价比是此消彼长。因此,可将两者的收益差,即“FED估值模型”,作为衡量股债性价比的指标。

  股债收益差=股息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通常来说,当股债利差高的时候,股票市场往往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在过去股市历史大底时,股票的吸引力都极为突出。如下图所示,每当A股市场见底时,股债利差往往会达到阶段性的顶点,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持有股票的“性价比”是相对较高的。

 

  数据来源:同花顺

  03基金大规模自购潮出现

  基金大规模自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市场底部转向的积极信号之一。

  包括今年在内,国内历史上第三次出现基金公司集体自购潮。

  A股的三次自购潮

  第一次自购潮:2015年股灾之际,大概有接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第二次自购潮:2020年初,受新冠病毒影响,A股遭遇大跌,大批公司宣布自救。

  第三次自购潮:2022年第一季开始,随着A股市场持续调整,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加入自购大军,其中百亿私募表现尤为显著。不少公募基金也纷纷发起自购。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5月19日,今年共有75家基金公司实施自购,自购资金合计为25.23亿元。

  市场主要参与主体也在用实际行动表明看好后市的立场,大规模的自购通常发生在市场大幅回调时,大手笔的自购显示出这些基金公司对后市的信心。

  04政策底来临

  在A股市场底部,政策利好往往打出组合拳。

  回首过去4次历史底部背后,均出现了“政策底—市场底”组合。

 

  数据来源:数据宝

  “政策底”后,“市场底”也随之到来。以2019年的2440.91点为例,随后大盘出现一波持续3年的行情。

  05信用底夯实

  从传导逻辑看,信用周期领先于市场指数,并领先于盈利周期。当宏观信用大幅扩张时,“脱实向虚”的钱会增加,股市的流动性较为宽松。这时底部会确定。

  “信用底”领先于“市场底”

 

  数据来源:Wind

  根据Wind统计,自2005年以来,信用底的确领先于市场底,且近年来已缩短至1个月。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伴随A股5月翻红,6月收复3200点失地,似乎在印证着“光明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的道理。或许,耐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在经历一段难熬的至暗时刻过后,黎明终会来临。

  来源:本文源自证券时报、长投学堂、数据宝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