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A股交易制度的逗比史
2020-08-21 09:33:24
描述
昨日上证指数继续缩量大跌,三根阳线后紧跟两根阴线。短线情绪又回到冰点。 下周一就是见证历史的一天,虽然今年见证历史的事情不少,但下周一的创业板的交易制度和上市制度的变革对于资本市场却是新的开始。 其实大多数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昨日上证指数继续缩量大跌,三根阳线后紧跟两根阴线。短线情绪又回到冰点。

 

下周一就是见证历史的一天,虽然今年见证历史的事情不少,但下周一的创业板的交易制度和上市制度的变革对于资本市场却是新的开始。

 

其实大多数投资者包括正在看文章的你,应该都不了解中国A股交易制度的发展史,今天我们一起简短快速的温故知新一下吧。

 

1990年3月之前,深市早期的5只股票(深发展、深金田、深万科、深安达、深原野)交易清淡、走势平稳;

1990年3月中旬,深发展公布送配方案,股价日渐上涨,股民们开始注意其行情;

1990年5月初,深发展股股价缓慢上扬;1990年6月,该股股价狂拉猛涨,由5月初的15元上涨至6月底的24元,上涨幅度达到60%;其他4只股票的股价也随着深发展不断上扬。当时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投资这几只股票的人都赚了钱,于是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一时间投资者大幅增加。

 

市场出现的这种火暴场面是建立涨跌停板制度的直接原因,当时政府对股市的这一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转,抑制市场的投机现象,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

 

1990年5月29日,政府第一次开始对股价波动实行涨跌停板制度,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10%.

 

1990年6月18日,由于股市环境看好,第一次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抑制住股价凶猛上涨的势头。于是政府再次出台措施,规定涨跌停板幅度为±5%。

 

1990年6月26日,股价仍然持续上扬,市场投资热情不断增强。政府第三次对涨跌停板制度进行调整,规定涨停板幅度为+1%,跌停板幅度为-5%.(这个制度挺搞笑的)

 

涨跌停板制度虽然经过三次调整,但是仍不能阻挡牛市的发展,面对涨跌停板的限制,股价仍大幅度上涨,投资入市的人日益增多,投资热情高涨。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深市的股价天天涨停。

 

1990年11月21日,鉴于股市出现持续投机上涨的现象,政府第四次宣布调整涨跌停板幅度,规定涨停板幅度为+0.5%.跌停板幅度为-5%.(这个制度放在今天不敢想象)

 

虽然政府在频频调整涨跌停板幅度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消息,让投资者注意并防范市场风险。尽管如此,涨跌停板制度依然没能阻挡市场风险的来临。当时,市场上做空动能正在不断加大,股价在高位滞涨并开始下跌。当前文提到的5只市场主力股一同下跌时,投资者纷纷清仓出局,恐慌抛盘出现,跌声一片。直到1990年12月底,股价连续多日以跌停板的暴跌形式收盘。

 

为了抑制这种下跌现象,1991年1月2日,政府再次对涨跌停幅度进行调整。

 

但是,经过调整后的涨跌停板制度再次失效,依然不能阻挡股价的下跌。由于屡次调整涨跌停板的幅度,无论是止跌还是抑涨,都没收到明显的效果。1991年8月17日,政府开始实行逐步放开限价政策,让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当天深发展在开盘1个小时内的下跌幅度就达到41.6%,市场上演了惊心动魄的跳水行情。

 

由于涨跌停板制度反复变化,广大股民遭受了极大的经济上的打击和心灵上的痛苦。这种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股价走势的措施受到质疑。

 

1996年12月16日,政府重新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其幅度为±10%,ST类个股为±5%.从那之后,涨跌停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再进行调整。

 

另外,中国股市的T+1交易制度是在1995年的1月1日开始实施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A股的30年是从无到有的30年,监管的不成熟、市场的不成熟、股民的不成熟,在A股的历史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今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所有的投资者都处于A股一个新的生态路口,创业板制度的改革只是这个新生态的一环而已。

 

中国A股市场的破旧出新,其实也在酝酿新的机遇,未来5年,A股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投资市场。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总结过去也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