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你对牛市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2020-07-16 09:52:07
描述
本轮牛市第一波像样的回调来了!至于此次回调的原因,也很简单:昨晚美股崩了,于是把今天A股投资者的心态也带崩了。
风险是涨出来的!老话诚不欺我。

经历了今天的调整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接下来A股行情怎么走?
先说结论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本轮牛市第一波像样的回调来了!至于此次回调的原因,也很简单:昨晚美股崩了,于是把今天A股投资者的心态也带崩了。
风险是涨出来的!老话诚不欺我。



经历了今天的调整之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接下来A股行情怎么走?

先说结论。在我看来,今天是技术性调整,不用怕。

再说细节:

1、都在说美联储连续4周缩表,认为美联储开始实施紧缩措施。市场流动性告急,股市要跟着扑街。



事实上,此次美联储缩表并不是主动行为,而是“被动性缩表”。怎么讲?

要理解此次美联储表面上“缩表”的实质,首先要回到美联储的本质上。美联储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一家银行。那么银行的工作是什么?无非两个字:放贷。

那么,既然是放贷,那就仍然离不开“有求必应”四个字上面。任何银行,都是客户找上门来求贷款,银行根据客户的条件和自己的财力,决定放贷给它,或者不放。

即便是最新创造出来的放水工具——QE——也是央行直接从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通过把流动性注入到市场来间接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从来没有一家银行是强迫把客户的嘴撬开往里灌钱的。

那么,如果这些商业银行没有去找美联储,那么美联储手中哪怕有再多的银子,也给不到这些商业银行。

所以理解了这些以后,并非是美联储惜贷,而是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需求减弱了。

中国的现状也是类似的,放的水已经不少了,通过最新数据来看,社融、新增人民币贷款、M2,都在高位——至少是今年以来的高位。

然而从购债(美国国债与美国企业债)的角度,美联储的购债规模还在持续增加。说明对市场的流动性投放意愿并没有结束。最近这一波美联储缩表,主要是银行借贷意愿和借贷需求下降所导致的。说白了,银行不缺钱,但这些钱没地方去。

如果允许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现在全球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骨瘦如柴,但血糖已经超饱和。而央行还在不停滴给吃糖吃糖吃糖。

这些糖只能弥漫在血管里,却进不到组织器官里面,无法补充到患者的身体机能。事实上,这个时候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糖,而是胰岛素——让糖进入身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一切需要糖的地方。

全球经济也是一样,需要一针“胰岛素”——需要让弥漫在央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大水,进到实体经济里面。

但,由于疫情,由于民粹主义,由于地缘政治斗争,以及由于贫富分化……这一针全球经济糖尿病的“胰岛素”——可不那么容易找。

这一轮,货币供给极度充裕,已经陷入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至于经济什么时候复苏,只能等:从小的层面来讲,需要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率先复苏,走出一波消费拉动经济的复苏;而从大的层面讲,需要一种或一组新的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变革。总之,必须有结构性的、创新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因素出现,才能激发新一轮全球增长。

新的增长会是什么形式,很难讲;也许技术在美国,但市场组织形式、消费创新、商业模式革新等因素,更有可能会在中国;中国的人口、市场规模、经济体量都比美国大。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明显反弹,商品向来是先行指标;下一个指标是资金成本,即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同样是天量放水的环境下,哪个国家的利率明显抬升,说明哪家的需求开始复苏。

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国债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的利率(收益率)抬升的苗头,这有可能说明经济活动在增强,货币需求在提升;但经济是否复苏,还要进一步观察。






而美国来讲,受制于疫情,受制于党争,经济复苏可能还需要再等上一两个季度。从国债收益率来看,仍然是趴在地上起不来。

基于上面这些分析,对于这一轮牛市,我想应该能够认清两个基本逻辑:
 
(1)超跌反弹,放水无熊市;
(2)等待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提升,戴维斯双击。



其中第一个逻辑适用于美股和A股;第二个逻辑不适用于美股,但适用于A股。

所以,今天这一轮全球暴跌,与其说是牛市终结,还不如说是正常的调整。如果要比较一个强弱出来的话,未来一定是A强美弱。

但任何一个市场,一个月之内暴涨30%之后会发生什么,都是细思极恐的。

价格总是往阻力小的方向运行,既然涨不上去,就该往下走走了。

所以,调整将至。

上涨的时候,大水漫灌,泥沙俱下,谁好谁坏看不出来;下跌调整的时候,就要看真金不怕火炼了。只要相信牛市的逻辑,就不应该怕调整;牛市跌跌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