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公开发行到增发配售,企业融资的规模在2020年不断扩张,资金需求明显上升。伴随着科创板开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政府正在不断鼓励力求于发展的高新产业在权益市场筹集资金,以避开频发动荡的信贷市场违约问题。
在市场改革与监管放宽的双重推动下,大股东、高管、内部人士和早期持有者的限售股数量在正在与日膨胀,并将于2021年度过他们6个月至3年的解禁期。

2018-2021年月度解禁市值对比
根据Choice数据,从2020第三季度开始,解禁市值已大幅度超越2018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并将在2021年6月达到史无前例的7,378.62亿元。对比今年的情况,同样是2-3季度,今年7月的最高当月解禁引来了大规模减持,成为不少创业板与科创板公司的重要节拍器。
July
对比7月

2020年7月大批解禁引来科创板震荡
科创板作为成长板块的明星,迎来首批解禁公司,解禁前后市值呈V型,由于规模较大,因此行情更偏震荡下行。7月下旬后,市场和成长股进入调整区间。向明年看,解禁和减持可能再次成为节拍器。
Size
市值规模
2021年解禁的总体市值将较今年的4.0万亿上升至4.7万亿;若假设减持相对解禁的占比为14%,那么2021年减持市值可能会从今年的5,448亿元增至6,682亿元。
Time
时间分布
2021年二三季度高峰期分别解禁1.3、1.2万亿,以对应今年的高峰期IPO。
Industry
行业结构
2021年的解禁延续了2020年的市场风格,主要集中于新兴成长板块及对应行业。科创板与创业板分别解禁10,898亿元与7,222亿元,占比24%与16%。
按照解禁规模,排名前四的行业分别对应了电子、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及计算机行业。另外在高峰期6月,宁德时代作为打造动力电池王国的龙头企业,也将在当月迎来高达2,533亿元市值的解封。

总体看来,虽然越发开放的市场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越来越大的解禁与内幕交易压力。不过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前景积极,借由随着国内经济相较国际,已从病毒大流行中逐步恢复,中国股市获将通过共同基金和海外投资者的流入资金。
作为我们普通股民,关注个股的大股东动向,在中长期看来无疑是一个交易前的慎重因素。如果没有时间精力来研究学习,将中长期投资交由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于基金宝盒这类FOF产品,则能更大几率地避免入市时间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温馨提醒:本文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