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
► C919大飞机进入批量生产和交付阶段
C919订单自2023年5月投入商业飞行以来一直在加速。东航、国航、南航等三大航空公司分别订购了100架C919飞机,乌鲁木齐航空和金鹏航空分别订购了30架,西藏航空订购了40架C919高原型飞机。据澎湃新闻报道,金鹏航空客机队将在未来3-4年内逐步调整为单一国产C919飞机,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30架C919飞机的安装任务。据中央电视台财经1月份报道,C919的订单数量已超过1200个。目前,C919的“研发、制造、证据收集和运营”已全面连接。与此同时,第三条定期航线正式开通。我们相信C919即将迎来大规模生产和交付阶段。
► 加强飞机供应链,加快产能提升
C919产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计划5年内产能达到150架。2022年12月,中国商飞将首架C919交付给中国东航,24年3月交付5架。相比之下,2023年空客共交付735架民用飞机,2023年波音共交付528架飞机,C919产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张玉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3年, 五年内,C919的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个。
C919加强产业链管控,进入加快扩产周期。最近,中国商飞董事长何东风访问了位于法国维拉罗切的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的CFM Leap发动机生产线。赛峰表示,将全力支持C919产能攀升。据央视报道,负责制造飞机应急发电机舱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的浙江西子势必锐,2024年每月“造门”速度达到2023年全年。C919订单将于2024年交付40份。5月8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齐学峰一行在菲舍尔组织了中国商用飞机研究FACC、菲舍尔三方项目现场推广会议深入探讨了C919大型客机结构件和内饰件的转移和批量生产加速过程,为项目的高质量推广和年度交付目标注入了关键指导思想。同时,据航空工业微博报道,近日,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中标C919大型客机批量生产条件能力(二期)建设项目。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括客运总部厂房、客运零部件总库、室外道路、绿化、停机坪。项目建成后,C919大型客机未来将满足批量生产需求。
► 需求方:全球航空公司将继续复苏,中国有望成为未来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接收6451架单通道喷气客机,C919年平均需求将达到100架。作为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2023年共有3961架中国民航客机。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CMF)(2023-2042)未来20年,预计全球将交付约4364架新机,价值约6.5万亿美元,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其中约73.9%是单通道喷气客机。中国航空公司将接收9171架新机(其中单通道客机6451架),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届时,中国民航机队将达到9969架,占全球20.6%,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根据我们的计算,假设未来20年C919在国内窄体客机市场的市场份额将达到三分之一,只有中国市场的年需求将达到100架。
全球航空公司的持续复苏迫切需要新机器。根据国际航空协会IATA的说法,2023年航空客运总量同比增长36.9%,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94.1%。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增速喜人,12月客运量仅低于2019年同期2.5%,预计2024年将恢复正常增长模式。亚太市场全年国际客运量同比增长126.1%,是各地区最强的。中国国内客运量同比增长138.8%,甚至比2019年高7.1%。
► 交付方式:供应链短缺限制运输能力供应,波音困境使交付问题日益严重
但在需求火爆的情况下,飞机制造商面临着交付问题,供应链困境继续限制运输能力供应。根据中国民航网,一些飞机/发动机型号的意外维护问题以及飞机和零部件交付的延迟限制了运输能力的增长和机队的更新,直接影响了航空公司的运营。近两年来,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给飞机制造商产能的提高带来了重大挑战,导致订单积压。无论规模如何,航空公司都面临着供应链问题的挑战,并调整了运输能力预期。例如,美国精神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泰德·克里斯蒂说,该公司原计划在2023年接收的一些新飞机被推迟到2024年。与此同时,由于“罕见的制造缺陷”,普惠公司于2023年9月宣布,未来三年将召回600台~ GTF齿轮驱动涡扇发动机(PW1100G)用于空客A320neo系列客机,并检查其质量问题。据预测,这一问题将导致650架飞机在2024年上半年停飞,直到2026年仍有350架飞机因此缺陷停飞。
波音陷入困境,使新机交付问题日益严重。目前,飞机巨头波音面临着安全质量问题和供应链短缺的挑战。据观察网统计,今年1月5日737日 MAX 自9型“舱门脱落”事件遭受重创以来,波音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至少9起安全事故,包括滑轮脱落、机翼损坏、机身剧烈晃动、面板缺失等。事故发生以来,飞机产量一直在下降,工厂生产效率低下,交付进度极其缓慢。据《环球时报》报道,波音在2024年第一季度共交付了83架飞机,“不到100架”的数字使其经历了疫情以来最低迷的第一季度。与此同时,波音在供应链方面也面临着热交换器产量不足、客舱座椅短缺等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冲突爆发后,供应热交换器的美俄合资生产线立即转移到美国和英国,但新工厂的生产能力无法跟上波音的生产步伐。波音表示,787客机生产将在未来几个月放缓。同时,由于材料短缺和认证延迟,整个行业的座椅供应商无法满足飞机座椅的需求,787也面临着客舱座椅短缺的问题。
全球航空制造业呈现寡头模式,空客产能难以满足新的流入需求。据彭博社报道,波音机舱门爆炸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开始联系空客,讨论购买更多的A321neo喷气式飞机,以取代延迟交付。然而,任何现在向空客下订单的客户都必须排队等待空客生产8600多架积压的飞机订单,才能获得飞机。而目前空客的产量,可能需要等待10年。
► C919迎来了机遇,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全球航空供应链短缺和波音困境给国内C919带来了机遇。据澎湃网报道,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飞机退役高峰期——每年将有100多架飞机进入“中老年人”(即年龄在12年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因此迫切需要更新。2024年4月,民航局召开运输航空公司安全研讨会,要求运输航空公司控制旧飞机风险。C919基本混合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航程4075-5555公里,与波音737MAX系列、空客A320neo系列同属单通道喷气客机。据中国商飞预研总师杨志刚介绍,C919与波音737绝大多数、空客A320持平,甚至在气动布局上也优于后两者。C919具有后发优势,整体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未来市场潜力更大。在我们看来,C919将逐渐开始取代波音和空客单通道飞机。
投资建议:
C919大型飞机的生产和交付将促进中国航空制造业上下游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升级,飞机制造业产业链将受益:
1、中航西飞:中国商飞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是ARJ21飞机机体结构的主要供应商,C919飞机机体结构的重要供应商,承担C919飞机6个主要工作包,是民用飞机生产的主力军。
2、中航高科技:国内航空预浸料领先,两种C919国产预浸料经中国商飞PCD预批准,也是CR929飞机前机身工作包的唯一供应商。
3、光威复合材料:碳纤维龙头企业之一,参与C919复合材料国产化替代验证。
4、三角防御: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临港新区大型飞机园设立新公司,主要承接国内大型飞机相关配套业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大型飞机配套零部件加工业务和部件装配业务。
受益目标还包括西部超导、宝钛、爱乐达、北摩高科技、全信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