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产业研究周报:政策导向+产业链完善,国内合成生物制造
2024-05-11 12:28:32
描述
 1)4月30日,国家组织高价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连续采购公告(第2号)》。本次连续采购产品为首次更换人工全髋关节,首次更换人工全膝关节,包括增材制造技术产品。可自愿参与定制增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1)4月30日,国家组织高价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连续采购公告(第2号)》。本次连续采购产品为首次更换人工全髋关节,首次更换人工全膝关节,包括增材制造技术产品。可自愿参与定制增材制造技术产品。采购周期为3年。2024年5月21日上午,申请企业必须申请:30日前,参与本次连续采购的产品系统在国家医疗保险服务平台-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信息填报系统中确认,完成企业申报。

  2)4月26日,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开发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预计近期将出台“生物制造+”是关键内容。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生物制造业有望扩大到采矿、冶金、电子信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观察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上涨5.77%(排名3/24),年初至今板块下跌6.82%(排名17/24)。

  产业观:政策导向+产业链完善,国内合成生物制造有望引领世界结构格局:

  1)合成生物学“造万物”: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目前已成熟应用于大宗产品、天然产品、聚合物材料等领域。随着合成生物技术迭代的进步,未来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可能性无限。据Mckinsey统计,生物制造可覆盖70%的化工制造产品,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年经济影响将达到1.8万亿美元至3.6万亿美元。

  2)合成生物制造工艺具有绿色环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优点:合成生物制造具有安全、绿色、减排、高效的优点,可降低工业工艺能耗15%-80%,原材料消耗35%-75%,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预计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将减少10亿至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以可再生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生物制造,在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背景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政策导向+产业链完善,合成生物将迎来快速增长:国内合成生物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上游为DNA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等各种技术授权公司,下游为各种产品应用公司,涵盖工业化学品、医药、食品、材料、化妆品、保健产品等应用领域。经济会议明确提出生物制造为“新生产力”,国内企业有望通过合成生物制造引领世界结构格局,基于国内相关企业在基因合成、人工智能设计、发酵技术、天然基础、气候条件等上下游产业链的独特优势。

  :

  川宁生物,金斯瑞生物技术(H),凯莱英、华东医药、金城医药、亿帆医药、蓝色生物、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化工团队覆盖)、嘉必优(农业团队覆盖)。

  风险提示:市场冲击风险,研发低于预期,产能建设低于预期,订单需求波动风险

  

来源天丰证券-医药生物产业研究周报:政策导向+产业链完善,国内合成生物制造有望引领世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