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火爆,市场关注点开始从飞行车主机厂蔓延到上游零部件公司。
飞行车所需的部件主要是三电,即电机、电池和电气控制。
由于电气控制主要由主机厂开发,电机和电池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的需求是蚊子肉。
所以实际增量需求很小,想象空间不大,自然很难炒。
事实上,除了三电系统,身体的轻质材料是增长空间最大的领域——
作为航空器,飞行车对延长飞行距离和续航时间、提高飞行速度和安全性有很强的要求。
现阶段最可行的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是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
一方面,它很轻,主要是由于密度低,一般只有钢的四分之一,钛的五分之二,铝的五分之三。
另一方面,强度很高,一般是钢的35倍。
一束一米长的T1000级碳纤维重量只有0.5克左右,但足以拉动两架C919国产大型飞机。
此外,它还具有耐高温、耐摩擦、耐腐蚀、易加工等特殊性能,是航空航天行业的关键材料之一。
由于其优秀,下游需求非常广泛,涉及十几个行业。
但最重要的是四大市场:
风电叶片排名第一,占29%,风电叶片长70-120米。因此,碳纤维的刚性+轻量化需要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航空航天排名第二,占15%。几乎所有的航空器都应该使用商用飞机、军用飞机、运载火箭和无人机。
第三,体育休闲占14%,主要用于网球拍、自行车、高尔夫球杆、滑雪板、皮划艇、钓鱼竿、棒球棒等高端运动器材,以提高赛场表现。
汽车排名第四,占12%,主要用于赛车和跑车。
由于碳纤维太贵,一般高端车都买不起,主要用“铝”做轻质材料。
虽然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的需求份额只排在第二位,但实际上是有原因的。
看上表,统计时间是2020年。
当年受疫情影响,航空航天需求大幅萎缩。事实上,航空航天需求一直排在第一位。
如此,2020-2023年,航空航天行业的需求下降了四分之一,但从2024年开始,预计将恢复高增长。
此外,2020-2021年,风电行业迎来了一波新能源牛市,产能迅速扩张,也存在需求泡沫。
还有另一个角度值得关注。
上表只反映产量需求。从金额上看,即使在疫情期间,航空航天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
从金额上看,2020年航空航天市场全球碳纤维销售额为9.87亿美元,占37.7%。
来自风电行业的销售额仅为4.28亿美元,占16.4%。
主要原因是航空航天市场的碳纤维品种售价高达60美元/公斤,远高于风电市场的碳纤维品种售价14美元/公斤。
航空碳纤维与风电碳纤维的价格差距高达4.28倍,两者的技术含量完全不同,根本不是一条轨道的产物。
所以,能做风电碳纤维的,不一定能做航空碳纤维,这是要区分清楚的。
近年来,中国碳纤维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大,2021年首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2022年中国碳纤维产量已占世界三分之一。
就国产化率而言,到2020年只有34%,到2022年将达到53%,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6%。
虽然形势喜人,但要认真搞清楚——
上一轮碳纤维产能扩张主要由低端碳纤维驱动,以满足风电市场的需求。
因此,在上一轮碳纤维牛市中,业绩强劲的企业与本轮飞行车需要使用的航空碳纤维不同。
近年来,航空碳纤维市场的结构变化也非常明显。
看上面两张图,对比一下就会发现:
仅仅三年时间,商用飞机的需求比例就从52.9%下降到33%,大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军用飞机和无人机主要增长。
军用飞机从15.8%上升到22%,增加了6.2个百分点;
无人机从4.6%上升到19%,增长14.4个百分点,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从用量上看,无人机从750吨增加到4000吨,甚至增加了5.33倍,相当惊人。
因此,一旦低空经济成交量大,预计将像无人机行业一样大规模改变航空碳纤维市场的需求格局。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碳纤维企业的技术水平已不亚于海外龙头日本东丽。
T800具有较高的性能等级要求、T1100、以M40等产品为例,中国的中复神鹰、光威复材、恒神股份都有超过日本东丽指标的产品。
由于碳纤维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国内碳纤维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22年CR4为67.3%。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
第一阵营主要有光威复材、吉林碳谷、中复神鹰三家,营收规模在16-18亿元之间;
第二阵营,主要是吉林化纤和中简科技。
分别谈谈几家公司之间的差异:
光威复合材料是碳纤维行业的领导者,业务覆盖碳纤维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整个产业链,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就综合实力而言,光威复材排名第一,现阶段市值最高。
中复神鹰是民用小丝束碳纤维的领导者。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关键技术突破,基本实现了日本东丽主要碳纤维型号的标杆。
就发展速度而言,中复神鹰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2019-2022年,业绩逐年翻倍以上。
吉林碳谷主要生产上游原丝,毛利率较低,产品主要销售给吉林化纤,议价能力较弱。
吉林化纤和吉林碳谷是关联企业,母公司是吉林化纤集团(吉林国有企业)。
吉林化纤集团是近年来生产能力扩张最激进的碳纤维领导者。2023年,它拥有16万吨原丝、4.9万吨碳丝和1.5万吨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计划建设18条自主研发的智能碳丝生产线,建设12万吨原丝和6万吨复合材料。
虽然吉林化纤的产能扩张又快又猛,但已跃升为中国最大的,但其主营业务仍是传统的粘胶纤维,占收入的70%。
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碳纤维收入仅占10%,毛利率仅为3.31%,与其他领导者30%-40%以上的毛利率完全不同。
23年Q3公司毛利率参考:光威复材45.99%、36.47%中复神鹰、31.38%的吉林碳谷、13.72%的吉林化纤。
可以判断,吉林化纤&吉林碳谷业绩增长最快,产能扩张最快,主要目标市场是中低端风电行业。
而光威复材则是高、中、低端布局,市场多元化,特点是一个字:稳定。
此外,在五大龙头中,收入最小的中简科技是最值得关注的——
由于其毛利率高达75.73%,是唯一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研发生产、实现批量供应、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
该公司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碳纤维产品的最重要供应商(高于T700级),也将成为未来低空经济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但有趣的是,吉林化纤和吉林碳谷在这段时间里领涨。
吉林化纤主要表示,“公司碳纤维产品亿航智能已试用,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合作。”
目前,亿航智能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飞行汽车适航证书的企业,商业化速度应该是最快的。
不知道会不会购买大量吉林化纤产品。毕竟下游客户会多方面测试几个零部件的龙头产品。
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这两家公司已经成功地在资本市场上营销了自己。(君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