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大规模应用场景有望进入经济推广阶段
2024-01-03 09:31:58
描述
事件:2023年“跑步入场”绿氢项目将在2024年迎来开工潮,推动氢能产业进入爆发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2月,中国共有19个绿氢项目公开招标电解槽,电解槽总招标量达到1882MW,接近2GW,同比翻番。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事件:2023年“跑步入场”绿氢项目将在2024年迎来开工潮,推动氢能产业进入爆发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2月,中国共有19个绿氢项目公开招标电解槽,电解槽总招标量达到1882MW,接近2GW,同比翻番。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2060年中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解读:

氢能燃烧后,是水。这使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未来的全球碳中和和和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氢能的大规模利用仍存在制氢成本高、储氢技术困难等问题。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氢能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困难正在逐一解决。

“随着2023年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量翻了一番,氢能产业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中国信息协会执行董事、国家研究新经济研究所创始总裁朱克力告诉记者,在降低风景储氢设备成本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绿氢发展势头强劲。上游绿氢项目进入爆发期,风光电消耗及配套设备降低成本,推动需求启动。2023年,国内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量接近2GW,同比翻了一番,符合乐观预期。在风景储氢设备成本降低和政策不断加大的推动下,绿氢大发展启动。从需求方面看,在绿氢的全面渗透下,潜在的消费空间高达1亿吨,从长远来看,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很高。2023年,大量绿氢项目开始申报批准。国内项目绿氢产能已超过450万吨,目前落地项目产能仅超过5万吨。此外,海外需求也开始增加。中东项目绿氢产能近3000万吨,未来需求将受益于国内外的推动。国金证券分析表示,考虑到2025年国家计划年产10万吨至20万吨绿色氢燃料,总产能100万吨绿色氢燃料,2024年绿色氢项目将迎来启动浪潮,推动氢生产设备需求增长,乐观预计2024年国内电解槽投标量将翻倍至4GW。绿氢应用限制逐步放开,光储氢平价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政策保障和经济是绿氢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两大核心,政策保障是前提,经济是关键。今年以来,从政策角度看,地方氢气政策管理规定逐步放宽,绿氢应用限制相继开放。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关键是用电成本。现阶段采用绿氢外供电成本(电价)≤0.2元/kWh)可与灰氢平价,光储氢一体化项目是绿氢综合平价的关键。自2023年以来,光伏组件和储能的成本降低进程已经加快。据估计,假设该项目70%上网,剩余30%用于制氢,弃电率为20%,光伏组件为1元/W、单位投资3.1元//单位投资3.1元/单位W,储能电芯0.5元//Wh、投资1.06元/单位Wh,电解槽1.2元/电解槽W、单位投资1.35元/W时,相应的制氢成本为6.48元/Wkg,项目IRR达到5.7%,绿氢成本有望与灰氢持平。未来,随着光储氢设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的进一步降低,项目将实现经济,绿氢大规模应用场景有望进入经济推广阶段。未来,随着光储氢设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的进一步降低,项目将实现经济效益,绿氢大规模应用场景有望进入经济推广阶段。展望未来两年,随着欧盟碳关税的实施迫使国内氢相关应用行业的成本上升,绿氢应用将进入大规模批量阶段。以制氢相关设备为重点,储运设备和燃料电池环节受放量驱动。上游由绿氢项目高增长驱动,具有政策保障和经济前提,2024年绿氢项目批量启动,将直接推动氢气设备需求,电解槽作为核心设备,目前招标电解槽水平已达到GW水平,预计明年投标同比翻一番,绿色甲醇船和国外绿氢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绿氢需求,超出预期的电解槽出货与出海重复“早期光伏”的可能性并存。在中游,随着廉价氢气供应的增加,储运环节将成为制约下游应用的重要成本项目。随着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出台和氢能高速示范建设等相关措施的实施,相关设备的数量将得到推动。在中游,随着廉价氢气供应的增加,储运环节将成为制约下游应用的重要成本项目。随着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的出台和氢能高速示范建设等相关措施的实施,相关设备的数量将得到推动。在下游,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将于明年加快。2025年,国家/地方将增加5万/11.8万辆,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将受到推动。题材早8点绿氢大规模应用场景有望进入经济推广阶段绿氢大规模应用场景有望进入经济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