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欧洲股市、日本股市、韩国股市和印度股市创下新高。美联储周四宣布,本轮不加息已成定局。明年降息概率高的时候,人民币疯狂拉800多点。仅仅一天,它就从7.18飙升到7.10。就连世界上表现最差的香港股市本周也涨了2%以上,不争气的a股也跌了。根本问题是什么?
根本问题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明白,30多年来,a股一直不是一个有效的投资市场。
刚刚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刺激潜在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超过2亿投资者最初是“潜在消费者”。如果我们的股市是一个“有效的投资市场”,它肯定会“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请看:通货膨胀率飙升至7.9%,创下近40年来最高的美国。疫情期间,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超过2200万,占劳动力的13.5%。现在为什么会出现逆转?一个重要因素是股市大幅上涨,导致消费旺盛,甚至楼市上涨!
不幸的是,16年来,我们的a股市场一直在3000点反复拉锯战,现在连3000点都守不住。
什么是“有效投资”?
答案很简单,但投资本身可以带来好处,赚取利润。也就是说,投资对象是有益的,但也可以产生辐射效应,驱动效应,如驱动消费,增强信心,带来充分的幸福和收益,从而进一步扩大投资,增强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的股市不是。
在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投资对象是无效甚至负面的(估计至少有一半)。
不仅如此,a股头顶还有“三座山”:大股东发行、再融资、减持新股。统计显示,2015年至2023年上半年,再融资(定增+可转债)从市场圈走9.7万亿,减持取走约3.25万亿,IPO从股市融资2.83万亿,券商佣金1.82万亿,印花税1.52万亿。不包括可转债转向取走的钱。
那么投资者获得的现金股息呢?充其量只有10万亿,还要交税。大部分是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拿走的,但“三座山”的钱来自小投资者的口袋。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的定位是为上市公司融资和大股东减持套现。
但俗话说: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知道钱多了,出来的少了,还是没有底洞。即使是小投资者也会明白这个道理,谁会乐在其中!这就是知道估值已经到了底部,但股价没有最低的底层逻辑,只有更低的逻辑。
A股如何才能成为“有效的投资市场”?
答案也很简单。把“进去多,出来少”变成“进去少,出来多”。管理部门从总量控制,每年分红+回购必须大于IPO+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套现。至少要让投资者赚回佣金和印花税,也就是至少15-30%。如果年景不好,上市公司分不了那么多股息,那就减少IPO和再融资,收紧大股东减持套现。
具体到每家公司,只有在股息+回购金额大于所需再融资时,才能实施再融资,您的大股东才能减持现金。
同时,尽快将“无效”和“负效”的投资对象退出市场。
当然,把“无效投资”变成“有效投资”很容易做到。我们必须坚持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目前,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新国家制度”和“新质量生产力”能否启发我国股市?
“新国家体系”是2021年3月提出的第14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在a股市场,国家队能否集中购买能够代表“新质量生产力”的优质股票,即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你不是一再强调“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吗。什么是“枢纽功能”?只有把股市变成一个“有效的投资市场”,我们才能以2亿多投资者为出发点,激发潜在消费,实现高质量增长。没有什么比股票市场平台更直接、更有效的了。要做到这一点,无非是少筹集资金,少收获投资者。
贺宛男:作者简介:资深股市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