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图谱
人形机器人号角响起,综合实力竞争高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机器人政策评论#背景人形机器人有望下一代颠覆性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产业在关键基础部件、操作系统、整机、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政策目标到2025年:①“大脑、小脑、四肢”技术突破,确保核心部件的安全有效供应。②全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批量生产,多场景示范应用。③2-3 2-3个产业集群的家庭生态企业和一批特殊的中小企业。到 2027年:①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②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关键技术1)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和人机交互能力;2)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建立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3)机械臂、灵巧的手、腿、脚,突破轻骨、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4)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整合。#关键产品1)整机:基本版整机,开发低成本交互式、高精度、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整机产品,增强整机批量生产制造能力;2)基本部件: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高功率密度执行器、专用芯片、高效专用动力部件;3)软件:专用操作系统、各种场景的应用软件、应用开发平台和工具包。#场景扩展1)特殊环境应用、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2)3C、汽车制造业;3)医疗、家政、农业、物流等。国家顶层设计出台,25年量产目标明确,期待产业化落地政策和地方措施。我们对核心部件制造商持乐观态度:三华智能控制、明智电器、拓普集团、双环传动、绿色谐波;行星减速器-中大力德;电机-步科、河川科技;丝杠-贝斯特等。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