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1万亿国债,梳理顺周期板块机会和个股
1.新闻背景,发行1万亿国债,赤字率3%提高到3.7%
10月24日,北京财政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所有增发的国债都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当地政府,重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的不足,提高中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增发国债和2023年预算调整计划的决议,明确了上述安排。
今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遭遇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2023年第四季度,财政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作为特殊国债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将从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将从3%增加到3.8%左右。
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政府,计划今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明年结转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重点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城市排水防洪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及时启动国债发行,确保国债发行任务如期完成;做好预算分配,加快实物工作量形成;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专家指出:“今年和明年的资金使用安排反映了政策的连续性。资金的使用方向考虑了当前和长期。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保障民生的同时,也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长期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
目前万亿国债发布,预计赤字率将从3%提高到3.8%左右,相当于国家加杠杆,明显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需求,为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动力。
2、优化经济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短期需求管理与长期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3、增加就业: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4、促进区域市场经济均衡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我国区域市场经济均衡发展。
5、稳定企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稳定企业的发展。
关于1万亿增发国债杠杆效应的具体计算
经济驱动:参照《关于1998年决算的报告》,1998年国债专项建设对GDP的驱动乘数约为1.56倍。考虑到资金分两年使用,假设全部用于支出,估计2023/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每年会增长4.5个百分点左右。2023/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0.6个百分点;实际支出进度可能略慢于上述计算。
1998-2002年国债专项建设的杠杆效应是1998-2002年国债专项建设的杠杆效应:2.6600亿专项建设国债利用贷款规模1.32万亿元。预计本轮1万亿国债利用银行贷款规模约2万亿元,约占一年新贷款的9%,推动年贷款增长1个百分点。
对流动性的影响:在流动性方面,考虑到近期资本紧张,预计央行可能会增加反向回购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0个百分点),释放相同规模的资金来对冲国债的发行。
对银行的影响:增发国债缓解“资产短缺”,明年信贷开局良好。支出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救灾(今年受灾严重地区为河北、江西、黑龙江),有利于大型国有银行及相关地区银行。
三、卖方分析师的观点:
【广发宏观】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
这一政策行动的积极意义在于三点:
首先,它非常务实地将资金用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指定用于升级,则不那么乐观。目前,最缺乏的是总量。
第二,第四季度调整预算非常罕见,表明明年早开工,尽可能前进,明年可以看到经济,明年GDP目标应该是5而不是4.5。
第三,意味着财务思维发生了变化,影响深远。从全球来看,长期以来没有赤字率红线。现代经济对金融的适用性不能从古典经济的角度来理解。疫情过后,海外金融扩张显然为其绕过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应该对债务过于警惕。一旦财政条件开放,中期增长预期将有所改善。
【兴证建筑】 额外发行1万亿国债评论
据财联社10月24日报道,财政将在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殊国债管理。所有增发的国债均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政府。计划今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明年结转5000亿元。国债将重点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的不足,提高中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根据2023年前三季度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是洪水、干旱、台风、风雹、地质灾害,区域分布呈现“北重南轻、东重西轻”。
1)2023年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年初西南部降水较少,影响当地山丘地区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5月至7月,华北、黄淮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对作物和电力供应产生不利影响;6月中旬,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等地降水较少,水库蓄水不足,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暂时困难;7月底至8月初,受极端暴雨天气影响,京津冀多个蓄滞洪区开放,黑龙江、吉林部分农田被淹,基础设施严重破坏;9月强台风“杜苏瑞”、“苏拉”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地造成灾难。
2)回顾2022年的自然灾害,青海、甘肃、东北、华东、华南地区的洪水和台风灾害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债预计将重点关注灾后重建和防灾能力(重点是防水灾)改善的基础设施等8个方面,主要包括:灾后恢复重建(住宅、区域开发、城市道路)、重点防洪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水利工程、城市给排水工程、综合管廊等)、灌区建设改造及重点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地方国有企业和低估值建筑央企充分受益于国债重点支持区。
1)从2022-2023年的灾害分布区来看,东北、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青海甘肃地区的灾害相对严重。我们认为,上述地区可能成为特别国债的关键支持区。建议重点关注【粤水电】(华南地区水利水电)国债支持区领先地方国有企业、【安徽建工】(华东地区水利及城市建设)、【甘咨询】(甘肃勘察设计)、【上海建工】(华东地区城市建设);
2)全面引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低估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能建】。
【国信建筑】增量资金如期到来,建筑板块准备出发
点评:增量资金如期到来,开工高峰将再次前进
此前,根据监管要求,到10月底,今年需要发行新的3.85万亿专项债券。截至目前,已发行3.65万亿元,预计发行目标基本完成,未来11-12月将迎来增量资金。鉴于2022年在专项债券增量额度的基础上补充发行了5000亿元股票额度,预计今年增量资金将至少超过5000亿元。增加5000亿元的国债和不超过2.3万亿元的债务限额。Q4的增量资金将推动基础设施项目集中于11月至12月开工。预计2024年初开工高峰将再次提前至今年年底,基础设施增速有望企稳复苏。
财政政策发力箭在弦上,看好水利+城中村
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2023年1月至9月,固定投资基金预算内资金(70%投资基础设施)+16.5%(Q1基础设施集中投资期+49.8%)。在传统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边际下降、地方财政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预计投资规模较大、对产业链带动效应显著、对民生更有利的领域将得到政策资金的更多支持,促进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和大规模城中村改造。推荐:中国电建、中铁、中铁、安徽建工、德才股份、粤水电。
【德邦能源有色金属】预计需求将有所改善,双焦市场将再次上涨
发行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为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奠定了基础。对于周期性品种,我们继续对“国内需求驱动+供应有限”板块持乐观态度,双重焦点更具弹性。
10.24日晚盘,焦煤和焦炭主合约分别上涨4.35%、4.44%。
焦煤
1)海外焦煤价格比国内高出600元/吨,进口无空间;
2)近两年无焦煤新增产能增产保供;
三、四季度长期协商已上调,核心公司股息率均在8%以上;
焦炭
截至10月20日,山西省已关闭4.3米焦炉产能780万吨,月底将关闭750万吨;
2)目前焦炭基本0利润,如果能回到2021年平均300吨利润水平,则相应上市公司平均估值在5PE以内。
核心标的:
焦煤:鹿安环能、平煤股份、山西焦煤;
焦炭:中国旭阳集团、陕西黑猫、安泰集团。
[西部证券建材]1万亿特别国债主要用于“灾后重建”。今年,京津冀、东北等地区发生了洪水灾害。发行1万亿美元的国债不仅可以稳步增长,而且可以解决民生问题。
一般水利项目资金来源分为财政、地方政府、银行和社会资本,财政比例超过1半。目前还不清楚1万亿特别国债是否有地方政府债券、银行和社会资金。22年1-9月,水利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1万亿和0.86万亿,不配套和配套(财政占50%)。1万亿特别国债相当于22-23年年平均水平的1倍和2倍。
从微观角度看,青龙管业23H1管道制造合同比增长30%,龙泉股份新签合同122%。
投资建议:水利混凝土管道公司受益较大,但公司质量一般较低,防水、塑料管道公司受益较小,但公司质量一般较好。此外,从灾难严重程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关注韩健河山、冀东水泥、东方雨虹、公元股份、惠达浴室等京津冀地区的高业务比例。
[广发机械]1万亿特别国债对机械行业的影响:方向比规模更重要
据新华社报道,财政将在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纳入全国财政赤字。主要投资是支持后期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低于自然灾害能力建设。
1、直接影响。从目的来看,本次发行的目的是与水利相关的基础设施方向。国债专项建设的乘数效应大于一般专项债券。本次发行直接影响的领域为大型基础设施类别,以工程机械、水泥为核心受益品种。
2、宣传效果更强。从5月至7月的政策来看,几乎没有什么上升到财政扩张,主要是信心护理。目前,它主要是真金白银,并被纳入财政赤字。我们认为,自Q2以来,财政收缩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3、对工程机械的影响。在这一轮工程机械下行中,微观最大的枷锁是缺钱。由于地方财政压力大,支付周期长,甚至无法支付,微观信心严重崩溃。对于未来需求的提振,房地产稳定+地方债务有序进行。如果叠加财政扩张,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目前的最佳解决方案。
4、回归基本面。本轮从2020年国内29万台挖掘机降至今年8.5万台左右,降幅超过70%,2011年至2015年降幅也为70%,龙头企业市值下降70%。但这一轮企业积压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好,现金流较好。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内需崩溃导致的回归逐渐触底,未来积极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重点目标: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恒力液压等。
除工程机械外,目前与复苏相关的资产实际上在8-9月份呈现稳步复苏的趋势,汽车、消费电子、传统制造业等方向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国君社服】第四季度增发万亿元国债,关注顺周期板块弹性
地方政府增发国债资金,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方财政压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债务结构,注重顺周期板块的信心修复;
与顺周期白相关的标的【锦江酒店】【第一酒店】【中国免】【北京人力】【行动教育】等。
万亿特国债极大地触动了钢铁煤炭、消费板块等整个顺周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