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资金已经开始了医疗美容计算,因为减肥药的爆炸性,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医疗美容逻辑,两者使用的原料药是同一类多肽产品。多肽原料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的市场库存。
事实上,新华制药、双鹭制药、常山制药、福瑞达、韩宇制药的飙升,背后已经开启了医疗美容应用的格局。
近年来,随着多肽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多肽药物已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我国多肽药物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多肽和多肽偶联物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
多肽是是α-氨基酸与肽键连接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由两种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类似于三肽、四肽、五肽等。通常由10-100种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
肽自发现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药物已有70多年的应用。多肽药物是一种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药物之间的特殊药物,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等领域。
多肽化妆品原料行业趋势
多肽化妆品原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多肽化妆品原料具有安全、易吸收、活性高的特点,在解决皮肤褶皱、暗沉、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添加多肽成分的护肤产品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抗菌抗炎、明亮保湿、皮肤饱满、弹性保湿、紧致抗皱等效果,具有较高的增强和维护效果。
近年来,多肽化妆品原料在许多品牌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消费者的关注和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各大厂商的逐步努力,多肽化妆品原料品种的不断扩大,效果越来越显著,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原料使用目录(2021年版)》,已包括70多种肽原料。
国内外知名品牌推出以肽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护肤品,部分品牌及产品如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6-2021年全球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保持16.8%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5年,全球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将达到14.5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19.7亿美元。
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我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6.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2%。预计2021-2025年和2025-2030年,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将以12.5%和6.9%的年复合增长率加速增长,到2025年达到23.2亿元,到2030年达到32.4亿元。
多肽化妆品原料布局企业
此外,国内企业还包括态创生物、惠康生物、固拓生物等;外国欧美企业包括Sedermama;、Pentapharm、Lipotec等。首先,我国多肽药物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多肽和多肽偶联物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
多肽原料药行业趋势
多肽药物包括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多肽或其装饰物。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抗病毒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活性肽、诊断多肽等。胰岛素是市场上最常见、最大的多肽药物。
目前,多肽药物主要用于慢性病治疗。世界上的多肽药物主要分布在罕见病、肿瘤、糖尿病、胃肠道、骨科、免疫、心血管疾病等7个疾病治疗领域。罕见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推动多肽药物市场的三驾马车。
多肽药物的主要治疗领域和主要药物品种如下表所示:
2016年至2021年,FDA批准了27种多肽活性成分,其中15种用于代谢性疾病,9种用于肿瘤治疗,1种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2种用于治疗肾病引起的瘙痒。
2016-2021年,NMPA批准的多肽药物有35种(不同剂量的同一种药物),25种用于代谢性疾病治疗,4种用于辅助生殖,3种用于传染病,3种用于肿瘤。
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多肽药物规模达到753.9亿美元。从2021年到2025年,全球医药市场多肽药物规模将以13.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多肽药物市场预计将达到1100亿美元。
从市场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十大多肽药物主要是人工胰岛素和非胰岛素降糖药物,其中前八种是糖尿病或肥胖药物,销量最高的司美格鲁肽达到109.14亿美元。
2022年全球十大多肽药物销售统计如下:
除了上述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多肽药物外,多肽药物的另一个重要治疗领域是肿瘤。2022年全球销量较高的多肽药物包括奥曲肽,用于治疗癌症/肢端肥大症,亮丙瑞林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此外,随着多肽药物的发展,多肽药物开始出现在更重要的疾病领域,如利那洛肽,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特发性便秘。2022年上述重要药物全球销售统计如下:
与海外多肽药物市场相比,国内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90年代初,瑞士诺华、默克雪兰诺、辉凌制药等跨国制药企业率先在中国注册上市。受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国内制药企业直到21世纪初才有能力大规模合成生产多肽药物。
2021年至2025年,中国多肽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621.2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12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1%,并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的2.056.5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8%。
随着鼓励创新药物研发和促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国内政策的出台,预计未来将批准上市更多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的多肽创新药物和仿制药,国内多肽药物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受多肽药物市场快速扩张的刺激,我国多肽原料药市场也发展迅速,其市场规模从2016年34.1亿元增长到2021年7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5%。预计到2021-2025年和2025-2030年,中国多肽原料药市场将以32.9%和22.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37.5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652.5亿元。
多肽药物布局企业
目前,国内多肽药物布局企业主要包括:
①豪森制药/翰森制药: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于2019年5月上市,培化西海马肽注射液于2020年5月上市申请受理,聚乙二醇胸腺素α1.进入三期临床;
②前沿生物:艾克宁于2018年5月获批上市,艾克宁联合3BNC17抗体联合疗法和新型透皮镇痛贴片AB001均处于临床实践中Ⅱ期;
③麦科奥特:MT1001开发多功能肽药物、MT1002、MT1013、MT1011、在IND或临床阶段,MT1009,5种多肽药物;
④派格生物:临床阶段有4种多肽药物;
⑤杭州先到达:多肽管道主要针对Ⅱ研究药物包括XW003型糖尿病、XW004和XW014,其中XW003是研究进展最快的多肽候选药物Ⅱ临床试验阶段的XW04和XW014分别在临床前研究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中(IND)阶段;
⑥盛诺基医药:与加拿大公司Angiochem合作开发的SNG1005已推广到III期临床,临床4个Ⅱ临床前及发现阶段有10个阶段;
⑦CBP-1008和CBP-1018两种PDC药物都在中国和美国进行临床试验。
⑧灵康生物:引进两种多肽药物,双靶长效 GLP-治疗糖尿病药物OH008和长期重组活化七因子OH007;
⑨联盟药业:两种肾病多肽偶联药物(MRX-15、MRX-17)在研中;
⑩信达生物:类似于礼来制药推广的长效合成肽mazdutide(IBI362)目前处于临床状态Ⅱ期。
此外,还包括图微安创、博瑞制药、道尔生物、诺泰生物、普莱制药、仁会生物、恒瑞制药、甘李制药、贝达制药、韩宇制药、双成制药、北京九芝堂等企业。
在我看来,减肥药带动了多肽原料药的爆发,应用端医美是抗衰老的主要出路
作者:海上华尔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