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将成为下一个移动终端,车联网将使流量红利从智能手机流向汽车。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方案的演变,汽车行业正在进入类似消费电子的领域。目前,互联网巨头正在争相布局智能网络汽车。华为率先在全国推广无图智能驾驶功能,继续推广智能驾驶。借助华为的技术和资源,智能选择模式下的汽车公司获得了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新M7的热销有望打造智能选择模式的标杆,打造品牌声誉,促进奇瑞、江淮等其他智能选择模式车型的快速增长。华为已将智能汽车零部件视为长期战略机遇点,投入资金和人员已达到相当大规模。华为海思、数字能源、华为云计算等部门除了投资智能解决方案外,还有与汽车相关的研发投资。华为在芯片、计算能力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积累,随着华为新机器Mate 60 Pro和Mate 60标准版的销售,其消费电子领先地位更加突出。为实现持续赋能,华为将继续为智能汽车业务提供研发技术支持。随着第四季度M9、智界S7等新车的推出,华为汽车销量预计将继续超过预期,产业链相关公司预计将受益。01华为汽车解决方案梳理
华为的汽车业务致力于为基于ICT(信息通信技术)的智能网络汽车提供增量部件。为此,华为设立了专注于ICT技术的独立组织架构车BU,横跨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上下游。华为开放了智能汽车数字平台iDVP,坚持平台+生态战略、MDC和HarmonyOS智能驾驶平台是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三个平台,并建立了一个架构(CCA)+由七个产品部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网络/智能车控/智能车载光)组成的全栈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舱方面,华为提供开放的鸿蒙系统和HMS-Automotive平台、高性能、低耦合的麒麟汽车模块和车载显示屏。这些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方便的驾驶体验,包括语音控制、手势识别、智能导航、多媒体娱乐等。在汽车驾驶舱域,华为还发布了麒麟710A芯片。麒麟710A是基于麒麟710芯片的降频产品,从原来的2.2GHz降到2.0GHz,采用14nm工艺,由中芯国际OEM生产。麒麟990芯片的最新推出采用了7nm工艺。在架构方面,华为以E/E架构改革为方向,提出了域集中式CCA(计算与通信架构)。该架构采用高标准化、低耦合设计,具有材料成本低、开发周期短、软硬件升级方便等特点。与传统汽车各部件的平行架构不同,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升级的推进,华为将智能汽车自上而下分解为六个层次:“云计算和存储、算法和软件应用、操作系统软件层、低压部件层、高压部件层和机械层”。这种分层结构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车辆控制和智能功能。总的来说,华为的汽车业务致力于为智能网络汽车提供更高效、安全、方便的解决方案,基于其在ICT领域的领先技术。华为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开放平台和全栈解决方案,推动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华为与整车厂的合作模式
1. 华为智能选择模式华为智能选择致力于将华为的工业团队、软件团队和用户体验团队参与汽车制造合作,与汽车公司共同实现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并通过华为的销售渠道为汽车销售提供支持。这种合作方式主要是赋予汽车公司华为面向消费者的能力。目前,华为智能选择的合作产品主要包括金康赛力斯SF5、M5和M7。
Huawei Inside (HI) 模式华为Inside模式包括MDC、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智能汽车云。目前,华为已与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等品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华为更多地发挥着集成的作用,与汽车公司共同研发,帮助汽车公司制造好汽车。
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模式在零部件供应模式下,华为提供ARHUD、激光雷达、热管理、电动驱动等部件。目前,华为已经推出了30多个部件。这种模式是华为第一次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拥有众多合作伙伴。
战略合作模式目前,在华为的四种汽车商业模式中,智能汽车选择模式的合作最为深入,其次是人工智能模式。华为的智能汽车选择模式是基于人工智能模式。除了提供全堆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外,华为还全面、深入地参与了汽车的设计和销售渠道。03华为汽车供应商整理
2021年4月,华为在消费者官网上发布了与小康股份联合开发的“赛力斯SF5”,并在华为旗舰店销售;2022年9月,华为发布了问界M5纯电版。华为智能选车模式合作的品牌世界具有年产能30万辆的生产能力,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扩大;HI模式(阿维塔+极狐)2022年总产能50万辆。2023年8月4日,鸿蒙OS 4.0正式发布;8月7日,余承东宣布华为智选车首款纯电动轿车(LUXEED)第三季度将发布智能S7。此外,奇瑞汽车有望成为第二家发布华为智能选车产品的合作汽车公司。问界M5主要在赛力斯(原名小康股份)两江智能工厂生产,年产能约15万辆。M7主要在赛力斯凤凰智能工厂生产,2022年7月投产,设计产能超过30JPH,年产能15万辆。随着合作车型的逐步推出,华为的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技术有望迅速实现闭环。许多制造商参与了华为汽车供应链。其中,赛力斯与华为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合作。目前,华阳集团与华为有多方面的合作,公司主要负责车载环境、车辆规级要求等相关部件的研发。德迈仕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二级配套供应商,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一级配套供应商提供配套设施, 据公司了解,有两种产品作为核心部件,最终分别用于问界M7车型P1、P3电机中。博骏科技已为华为M5和M7提供服务;祥鑫科技向华为提供车载结构件,用于汽车OBC、MDC等模块。川环科技作为赛力斯核心战略管道系统的供应商,独家参与了金康赛力斯M5(含EV版)的全系列车型、M7管道系统配套,积极参与后续相关车型的同步开发设计。目前,丰华股份是华为的问界,BYD,蔚来、长安、上汽、一汽、东风、宝马等产品主要以汽车方向盘骨架产品为主。作为赛力斯的合格供应商,铭科精技一直稳步参与赛力斯问界系列车型的持续供应。科华控股为赛力斯华为智能SF5配备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生产涡轮增压中的涡轮壳和中间壳。赛力斯+华为部分供应商梳理:此外,华为的MEMS激光雷达技术还可以显著增加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和视角。2021年底,华为成功实现了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量产,其性能相当于100线激光雷达。预计到2024年左右,华为下一代全固态激光雷达将正式量产。在这一领域,华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Velodyne、Quanergy、国内的Ibeo、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大疆等。作为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已将智能汽车产业视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短期来看,华为凭借其卓越的渠道、品牌影响力、营销策略等软实力,为问界等品牌带来了持续的销量增长。华为在终端业务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对消费者需求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和产品定义能力,为华为在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长远来看,华为在智能化方面采取了平台+生态战略,建立了全方位的智能解决方案,在tier1方案中处于中上水平,在新动力汽车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华为自主研发的深度硬实力将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提供有力保障。精选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