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市缺乏信心”已成为a股市场的关键词。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直言不讳:“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中央媒体经济日报》甚至用“投资者的愤怒”这样罕见的说法。
为什么投资者的信心会降到冰点?
据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然而,印度、越南和日本,包括美国,都在上涨,甚至战争激烈的股市也比我们表现得更好。据中国经济低迷称,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下降到增长,同比增长17.2%。
信心的背后是制度设计。作者同意吴晓求的观点,“关键是资产供给端的制度设计存在很大问题。”
“资产供给端”,即上市公司,出了什么样的“大问题”?
以科创板公司寒武纪(688256)为例。
寒武纪于2020年7月上市,三年多来令人惊讶地交出了“三个40亿”:
1、融资圈钱:2020年IPO募集25.8亿元,2023年3月固定募集16.7亿元,共计42.5亿元;
2、减持套现:五大风险投资股东今年完成清仓减持,总金额高达41.83亿元;
3、业绩大亏:上市后出具的四份年报+一份半年报累计亏损42.4亿元,最新财务报告未分配利润-39.17亿元。
向市场和投资者索要高达可怕的“三个40亿”,那么市场和中小投资者的回报是多少呢?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公司今年9月发布的一份公告:计划以3000-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将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9月27日,已回购12.4万股,耗资1600多万元。
还有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石,哗众取宠地承诺,从现在到2024年12月31日不减持股份——这引起了市场的嘲笑:“在新的减持规定下,你没有资格减持吗?”“巨额亏损,从未分红减持什么?”......
要三个40亿,“回报”(如果可以称之为“回报”)3000-5000万,这是什么比例?!
寒武纪之所以能如此无畏地掠夺市场,是因为制度设计。
首先,作为一家上市前连续三年亏损越多的公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8亿元、4104万元和11.79亿元),不应上市。股市不是一再声称a股市场还不成熟,还处于新兴+转轨阶段吗?大家都知道a股还是以散户为主。如何识别和规避90%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散户风险?
其次,即使当时科技创新委员会允许亏损企业上市,2022年首次上市25.8亿元,上市三年后,亏损实际上达到12.57亿元,更不用说在再融资市场随机发行了(现在增发股票将再次流通)。
寒武纪只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根据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数据,2022年IPO融资公司428家,共筹集5868亿元,再融资数据1.47万亿元。再加上佣金和印花税,投资者至少需要支付2万亿元;不包括每年3000-4000亿元的现金减少,需要小投资者支付。
是的,虽然当年股息总额为2.13万亿元,但股息主要是大盘金融股。这类公司的国有资产和大股东往往控股60-70%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散户投资者在2.13万亿元的股息中最多可以获得1/3,并缴纳股息红利税。
另一方面,2022年,美股回购1.26万亿美元,分红总额 7780亿美元;全年IPO共149宗,融资总额207.9亿美元。
算账:美股给投资者的回报是:12600+780=20380亿美元;向投资者索要207.9亿美元。如果把回购+股息作为股市的造血功能,融资就是抽血功能,那么2022年美股的造血功能就是抽血功能的近100倍!
a股呢?抽血、抽血、抽血,不断抽血,造血功能几乎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从0到5000只,a股只用了32年,已经稳居世界最大的融资市场宝座,由2亿a股民用输血支撑。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退出市场。如果大多数投资者不玩,这个市场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