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煤价走势最“专业”的不是煤炭股东,而是电力股东。他们掌握大量的数据,从有关部门宣传口径、国际油价煤价运价、环渤海港口库存、进口煤量煤价、沿海内陆电厂库存日耗、下游化工企业开工率、水电来水、风光装机、天气预测、煤矿运输生产情况(甚至包括倒工作面以及运输线路检修)等大量数据中“抽丝剥茧”,用自洽的逻辑理论,得出煤价短期的走势预测。数据详实,逻辑严谨,推断合理,这些分析过程甚至有的我都看不懂,专业名词太多叹为观止。
只不过回头看预测结果,基本是错的离谱。有位老兄在7、8月份就预测了煤价在十一前后将会有波大跌。彼时港口现货不到800,且正值酷暑电煤旺季,然而进口煤量屡创新高,港口电厂库存也居高不下,因此到十一前后电煤淡季之时,煤价继续下跌的理由确实“十分充分”。然而这段时间煤价的走势却和他的理论预测有了不少的偏差,在经过一番思考验证之后,他找到了可能的原因:“是冬储提前开始了。”
个人认为,短期的煤价走势,是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市场参与者多方博弈的结果。能源局,发改委,安监局,地方政府,煤炭企业,煤炭贸易商,下游企业,每个参与者对行业市场的关注重点不同,煤价关乎自身的利益不同,这是一盘复杂的由多方参与的游戏。比如,这段时间似乎“保供”提的越来越少,“矿山安全”提的越来越多,而今天上午上海发改委刚又和煤企代表开煤价的座谈会了。
所以煤价到底能不能预测?长期当然可以,短期就是波动,谁说的都对。(克莱登大学肄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