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基金秉承“行稳致远、跨越周期”的投资理念,早期提出投资要做周期的朋友;本篇文章从当下A股估值、政策、市场、情绪、经济等五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当下A股正处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市场随时吹起反转的冲锋号。
1.估值底
目前沪深300当前PE为11.66,全A当前PE为17.24(截至2023年08月16日收盘),PE百分位处在35%左右,A股市场除去金融石化外的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分位数,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其中创业板指市盈率处于3.0%的十年期分位数水平,比 2022年10月28日这一估值底的市盈率水平低还要低16%,存在较大修复空间。
美联储加息渐进尾声,下半年对估值的压制在减轻,“估值底”在逐步形成。
2.政策底
高层和监管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7.24政治局会议高层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刺激经济的一篮子计划正在逐步落地中;近期市场各地房地产政策放松、降股市印花税、股票T0、IPO和再融资收紧、大宗减持事先审批等小作文,不管能否实施,反映出监管层尽力在呵护资本市场,落实领导层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的赚钱效应。
7.24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市场最关心的两个宏观问题作了关键的判断,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房地产,明确“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意味着对地产行业的政策方向发生重要变化,原来的工作重点是房住不炒、防止房价过度上涨,现在的工作重点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以及调整政策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第二是关于地方政府债;目前新的提法是“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的化债工作将要开始启动,缓解市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 由上判断“政策底”确立。
再看历史上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历程:
2008年后,A股市场大致出现4-5次“政策底—市场底”组合,分别为:
1)2008年9月-2008年11月;
2)2012年6月-2012年12月;
3)2015年7月-2015年8月;
4)2018年10月-2019年1月。
这次为第5次,2023年7月-?
3.市场底
结合前面政策底的确立以及A股历史上从政策底到市场底的历程:一般在政策底短则1个月长则3个月左右时间出现。
我们总结市场底出现的情况:
1)外部风险消退将使市场领先盈利1-2个月见底,如2008年的“四万亿”、2018年12月中美停止加征新关税等。
2)国内政策和流动性不确定性风险使市场滞后于盈利见底,如2012年10月实际上盈利已经企稳回升,但是市场对政策的不确定性较为担忧,市场底等到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政策明朗后才出现。
本次,自7月24日政策底开始,市场先扬后抑,跌破前期新低,正在寻找市场底部,目前3150附近,市场下跌空间极其有限,向上空间很大,不易再过度看空,应该保持积极乐观,毕竟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4.情绪底
当下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已然跌至深渊,大多数投资者已经躺平或不愿打开股票和基金账户,公募基金基金的偏股类基金销售已经达到2015年股灾的最低水平,借助中信建投2022年推出的中信建投策略-投资者情绪指数
由上可见市场情绪已处于低迷到恐慌区间。投资是反人性的,从当下情绪指标看,此时此刻也是大盘底部区域。
5.经济底
经济现状大家已感同身受,一季度修复后,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再次下滑:出口数据不佳,CPI、PPI、社融和信贷、商业零售指数都在下滑:
随着经济刺激的一篮子计划推出,宏观环境整体底部企稳,7月PMI、物价、工业企业利润已出现底部拐点的迹象,库存周期或将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转为逐步触底,稳增长、扩内需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将助力经济复苏,之后将迎来好转。相信三季度将是本轮经济的底部,经济触底复苏,A股市场将会提前反应,不排除A股近期探底回升,走出底部反转的走势。
站在周期的底部,当下A股市场正值估值、政策、市场、情绪、经济等五重底部,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市场随时吹起反转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