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运的是,笔者的资产并没有像A股一样暴跌,反而实现了高于同期银行利率2倍的正收益。这一年没有白干!
整体来看,2022年A股上市公司实现大爆发,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达到5152家之多,上市数量和募集资金均创全球之冠,新上市424家,募集资金总额5868亿元。A股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达到78.87万亿,较年初的96.4万亿蒸发了17.53万亿(剔除上市新股则为16.2万元)。
资金方面,受行情走弱的影响,资金活跃度出现下降。截至12月30日收盘,年内A股日均成交额为9251亿元,相比2021年的1.06万亿元的日均成交额,降幅约12.5%。
北向资金方面,12月30日,北向资金净买入0.93亿元,使得12月累计净买入金额增至350亿元,2022年累计净买入达900亿元,这也是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连续9年加仓A股。另外,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收盘,北向资金年内的总成交额已超过23.3万亿元。
个股方面,牛熊争锋,总体而言跌多涨少,百元股阵营进一步缩减。10大牛股与10大熊股分别如下:

十大牛股中,被笔者选中但又“卖飞”就多达两只,都是只赚了涨幅里的零头
展望2023年全年,由于疫情、经济等关键因素都会集中提现在春节前后,市场该宣泄的也都会在此期间发挥,本轮盈利下行周期也就自然在此期间进入尾声,明年经济预计将会出现边际改善。特别是房地产信用危机的改善,中央重提房地产的支柱作用,都预示明年后半年经济将会有所修复。股市作为晴雨表自然也会有所表现。
因此,未来3-6个月,建议朋友们关注以下三条主线:第一,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消费;第二,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第三,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要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据此操作,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