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工集聚建筑主业 拟逾14亿元收购两建工企业全部股权
2020-09-09 22:10:17
描述
重庆建工集聚建筑主业 拟逾14亿元收购两建工企业全部股权。  9月9日晚间,重庆建工(600939)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拟对招商资管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三建公司)和重庆建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9月9日晚间,重庆建工(600939)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拟对招商资管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三建公司)和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住建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行收购,交易总价超过14亿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收购前,重庆建工已对两家子公司增资合计14亿元,而两者还是重庆建工旗下盈利能力较好的子公司。重庆建工表示,此次收购将实现上市公司建筑主业资产的集聚,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时隔近3年收回股权

  公告披露,重庆建工拟对招商资管持有的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全部股权进行收购,总计收购金额14.31亿元;其中,对三建公司收购金额为7.73亿元,对住建公司收购金额为6.59亿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系重庆建工的重要控股子公司,此次交易对方招商资管系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持股10%以上的股东,重庆建工与招商资管构成关联关系,该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回溯公告,重庆建工曾于2017年12月发布公告,上市公司拟引入建设银行和招商资管设立资管计划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增资,增资金额分别为8亿元、6亿元,拟增资金额共计14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补充流动资金等。增资完成后,招商资管分别持有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46.22%和46.59%的股权。

  在收购完成后,招商资管将不再持有两家公司股权,重庆建工则将持有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100%股权。

  对于这笔交易,重庆建工表示,在收购完成后,将实现上市公司建筑主业资产的集聚,更好地在公司体系内优化配置资源。同时,重庆建工净利润将增加,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

  此外,9月9日晚间,重庆建工还发布了另外一项投资公告,将设立塞尔维亚分公司。重庆建工表示,此举系当地法律法规对项目投标活动的要求,有利于承接当地项目,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好区域市场,促进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

  两标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建工还提到了收购两家公司全部股权的一个动机,即近年来建筑业基本面良好,上述两家控股子公司在增资后经营业绩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工商信息显示,三建公司成立于1986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四级)、普通货运、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建公司资产总额72.74亿元,净资产17.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8.46亿元,净利润1.66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5亿元,净利润1612.65万元。

  住建公司则成立于1981年11月,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住建公司资产总额53.52亿元,净资产14.32亿元,完成营业收入64.78亿元,净利润1.45亿元;今年一季度,住建公司营业收入13.58亿元,净利润1621.6万元。

  作为以建安和路桥施工、市政建设为主业,集工程设计、机械制造、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重庆建工今年业绩受疫情冲击不小。根据2020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建工完成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下滑3.62%;实现净利润5614万元,同比下滑83.75%。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上半年,重庆建工新签合同金额达323.22亿元,完成营业总收入248.4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经营获得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62亿元,去年同期为8399万元。

  重庆建工表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本期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工程项目自1月中旬至2月基本处于停工状态;3月陆续复工,施工进度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规模有所下滑。此次收购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全部股权,两家盈利能力较强的子公司能否为重庆建工提升整体经营业绩增添砝码,值得关注。



 

重庆建工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0-09-09)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1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5.89亿股,占流通A股87.5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10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