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新机遇企业收获一波“红利”
不难发现,当下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益生菌对肠道消化的帮助,开始寻求其更多的功能益处;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活菌数量更多、功能更多的产品。益生菌市场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加速了益生菌市场的变化。疫情让全民意识到了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而益生菌与免疫力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委员王红伟博士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认同肠道健康与免疫力之间的紧密关系,免疫健康和益生菌产品也成为消费关注的热点。
例如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央视新闻播出德国的一项研究,乳酸菌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类似这样的消费者教育,也成为活性益生菌品类发展的加速引擎。
从消费数据来看,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调查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益生菌产业销售额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个产业在特殊时期的逆势上升,显示了其与健康相关联的市场价值。
从今年618成交数据来看,汤臣倍健(300146)旗下的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全网成交额同比增长超90%,合生元益生菌在整个618期间的销售也录得69%增长;生命阳光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其肠道营养系列的益生菌在市场上销量稳步上升,国家卫健委批准婴幼儿食用级别菌株加上益生元乳糖酶肠道助手联合协同作用,效果和口碑是最大的武器。这些都印证了今年以来益生菌市场的火爆。
正因如此,今年6月,合生元一口气推出合生元儿童益生菌粉白金版、合生元钙维生素D颗粒、合生元DHA藻油+ARA凝胶糖果三款婴童营养品新品,再度加码益生菌市场。
从益生菌相关企业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健合集团2020年半年报指出,消费者对增强免疫力的健康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为健合的BNC和ANC业务单元带来了新的机遇,集团BNC免疫力相关品类销售同比增长45.4%,占BNC总销量的24.3%;ANC免疫力相关品类销售同比增长48.5%,占ANC总销量的28.1%。作为主打的核心优势之一,合生元益生菌中国市场需求显著上升,营收同比增长48.4% 。
同样在上半年获得业绩增长的还有汤臣倍健,其半年报显示益生菌品牌LSG国内产品实现收入0.88亿元。境外业务方面,其中LSG实现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2.73%;分部间抵消后同比增长26.23%。
行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表示,疫情的爆发使得整个益生菌的消费市场迎来利好,尤其是益生菌对于提高免疫力的辅助作用被进一步挖掘,对消费端的拉动作用非常大,其预计今年下半年益生菌市场份额将实现20%~30%的增长。
产业升级加速 品牌化规模化是未来趋势
尽管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前景被看好,但益生菌行业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虽然现在整个益生菌市场热度不减,但行业其实还没有进入一个规范期,专业度这块也有待提高,众多品牌鱼目混珠的现象仍然存在。
另外,尽管当前不少微商、直销企业的中小品牌益生菌有着不错的销量,但目前这个领域尚缺少一个领先的品牌。朱丹蓬指出,益生菌行业目前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第一、第二、第三军团,也没有哪个品牌敢说自己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在他看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会是益生菌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今年7月27日,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由此成为“益生菌第一股”。
我国益生菌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其研究与应用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中,美国杜邦、丹麦科汉森这两家企业垄断了国内超过80%的市场份额,我国本土企业市场占比较小,竞争力较弱。也因此,“益生菌第一股”的出现,对于国内益生菌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近年来国内不少益生菌上游企业都与研发机构强强联合,加大科研投入,掌握核心技术理念,致力培育出土生土长的、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益生菌菌株。随着更多企业的入局或加码,我国的益生菌市场逐渐呈现出高歌猛进的繁荣态势。
与此同时,益生菌行业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2017年市场监管总局委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开展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益生菌定义,扩大了益生菌的菌种使用范围以及产品类型,并将益生菌安全性与功效性审评聚焦于菌株水平,使我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逐渐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2018年底益生菌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探索将益生菌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逐步推进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备案管理。
汤臣倍健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0-08-31)●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70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82亿股,占流通A股20.3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4.11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