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何要二次赴港上市
2019-11-16 01:16:35 作者:
来源:
描述
阿里巴巴为何要二次赴港上市 2019年11月1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纽交所代码:BABA)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正式确认香港IPO。计划通过全球发售5亿股普通股新股募资150亿美元,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阿里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阿里巴巴为何要二次赴港上市

 

2019年11月13日晚阿里巴巴集团(纽交所代码:BABA)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正式确认香港IPO。计划通过全球发售5亿股普通股新股募资150亿美元,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阿里巴巴本次赴港上市属于二次上市,所以无需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只需要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即可择日挂牌上市。

截止2019年11月14日,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接近4760亿美元了,那么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选择二次赴港上市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01

第一,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曾经在香港上市,后面随着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突飞猛进,阿里寻求集团整体上市方案。阿里巴巴当时的首选还是港交所,一方面阿里本身的部分业务已经在港交所上市,资本认可度很高;另外一方面阿里也有较深的国家情节(毕竟主要收入和利润都来自国内),作为一个品牌价值很高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自然是最合适的(主板上市暂时很难获批,主要是受限于国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外资限制,所以类似的企业基本都在美股或者港股上市)。但是当时港交所并不认可“同股不同权”的规则。这里就需要解释下什么是同股不同权了。其实很多企业在IPO后都会面临控制权的削弱,主要因为创始人及其核心团队的股权被稀释,相应的投票权也会下降。而且还要疲于应付股东的质疑。同股不同权的模式就是企业向外部投资者公开发行少量投票权的股票,而内部核心团队则持有大量投票权的股票,虽然两种股票的票面价值是一样的,但是对应的投票权不一样,这样就保证了公司核心团队对于公司战略运营的绝对控制权。而这种双级股权结构在美股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初阿里巴巴就选择了整体赴美上市。在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在主板上市规则中增加两个章节,一个是接受同股不同权上市,另一个是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这下就激活了国内赴美上市企业的回归热情。包括小米、美团在内的28家新经济公司在2018年陆续在港上市。正如当初马云在赴美上市时所说“有人说,香港失去了阿里巴巴这个机会,我自己觉得是阿里巴巴错失了香港”,所以当时机再次成熟的时候,阿里的回归也就顺理成章了。

 

02

第二,关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质疑。这几年阿里的营收、利润突飞猛进,影响力也节节攀升。然而反映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是平平稳稳。但是同期美国本土科技企业的估值却屡创新高。这点就让阿里有点坐不住了,真的亚马逊就比阿里巴巴伟大那么多吗?其实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像是个被领养的孩子一样。所以很多赴美上市的企业就想到与其在外漂泊,不如荣归故里,毕竟已经过了当初的资本饥饿期了。如今回到国内资本市场,估值无疑会快速增长。

 

03

第三,国家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国内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早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受制于外资控股比及ICP限制等而无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生根发芽。但是目前的情况有了很多变化,首先是科创板的盈利限制取消;其次国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重视也与日俱增,对于一些行业的外资比限制也开始宽松;最后国家财政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力量。与此同时,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渐渐成熟,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国民的理财意识也更加旺盛。大量传统行业的资本开始向新兴行业转移,对于互联网行业无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

 

除了阿里以外,还有很多中概股都在谋划着如何回到国内资本市场,或者解VIE、或者分拆上市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可以确定的是,国内的这片热土正强烈吸引着离家的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