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
2021-12-08 10:39:33
描述
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2021年即将过去,对很多忠实于医药板块的投资者来说,其实过得并不轻松。空前分化的市场下,高光三年的医药板块在今年黯然失色,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窘境。四季度以来,全市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2021年即将过去,对很多忠实于医药板块的投资者来说,其实过得并不轻松。空前分化的市场下,高光三年的医药板块在今年黯然失色,陷入了跌跌不休的窘境。 四季度以来,全市场医药行业ETF平均跌幅在5.56%左右,但却获得了超8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
与此同时,葛兰、赵蓓等医药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也在近期卖得热火朝天,霸占基金销量榜。 另外,多家基金公司选择在年底发行医药主题基金。 Wind数据显示,仅12月就有华商医药消费精选、建信医疗健康行业、广发沪港深医药、银华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ETF等6只医药主题基金发行。 医药到了抄底布局的时刻吗? 有什么投资机会? 经过16个月的震荡盘整,目前医药板块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估值溢价率水平和公募基金配置比例都已经降到了历史低位。 三季报显示,全基金生物医药仓位占比 13.25%,环比下降 1.31个百分点。而扣除指数基金和医药行业基金后,基金仓位下降至近 10 年最低的 4.46%,也是首次出现低配情形。 医药股的长逻辑很清楚,比如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居民用在医疗保障上的花费多,对于医药的需求是数一数二的刚需。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
不过,这几年GDP下行,社保压力增大,政府打出一套医保控费组合拳,使得中国的医药行业发生巨变,首要的是集采,药品尤其是仿制药大幅降价。 最近的例子:11月26日胰岛素国家集采尘埃落定。平均降价49%,集采后对应的市场规模从160亿降低到80亿。 在多家投标,相互竞价,输家出局的机制下,国家集采已经严重了颠覆了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对大部分仿制药企业而言,类似一个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的制造业。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
原来高高在上的估值可能面临惨烈的重估,医药公司的业绩短时间内也出不来。 所以医药行业短期是不大可能有大机会的,无非一些局部的超跌反弹行情,等到集采这一医药行业的最大利空消化掉之后,医药行业一定会迎来大级别的行情。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每次的集采政策都在不断优化,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尊重临床需求和产品特点。 基金公司从2019年开始收缩战线转向受政策影响很小的细分领域。 医药属于强管制行业,想舒舒服服赚钱,只能投向那些受组合拳影响最小的领域,具体来说有两个方向: 1)生物药 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大门槛高,所以政策相对友好。对应的指数基金可以细分成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两部分。 生物方面我们离国际顶尖水平差十几条街,特别是在国内生物制药上游耗材和设备方面,目前大部分仍依赖进口,部分耗材的进口占比达到90%以上。 目前国产企业在抗体与分子酶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正在解决上游核心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实现进口替代,这一方面,国家政策是鼓励的。 2)医疗 器械、诊所、外包服务统称医疗。 企业采购电脑,考虑的从来不是价格,而是可靠稳定、售后有保证。 医疗器械也是同样逻辑,越是大牌,地位越稳定,强者恒强。 说得更直接点,医疗器械适合买龙头,或者市值加权指数诊所和外包服务不受集采影响,更稳当,但没有生物药的爆发力。 在基金层面,器械、诊所和服务不分家,想买只能一起买,比方说中证医疗ETF等。明星医药基金爆卖,已经到了抄底时机吗?
另外,未来医药行业一个的预期改善,就是配套商业医保的支持政策。关于支持商业医保的发展,这点已经写到十四五医保规划中,肯定会出相关政策。 光靠基础医保节流,用不了五年,甚至三年就会入不敷出。拉长了看,商保必然会大力发展,也必然会对基础医保形成支撑。 商保的定位,规划,和政策,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这块可能会打开医疗悲观预期的天花板。 哞哞猜这也是80亿抄底大军的底气之一。但我们一般不要去过早地做左侧,思考可以走在左侧,但交易可以在右侧,毕竟,时间是有成本的。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