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披露的信息来看,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都将设置100亿的发行上限,不过具体发行时间还没定。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这个时候拿出来销售,真是妙啊。

按照规定,该类基金投资于上述标的指数成份券(剩余期限1年以内的同业存单)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对于这样一个新的品种,有哪些特点呢? 1、净值波动极小,从对应的指数“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表现来看,时不时有点回撤,但发生概率不大; 2、80%以上买同业存单+最大1.4倍运作杠杆; 3、管理费0.2%/年; 4、只面向个人客户销售。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相比,有啥异同呢? 从配置上看,两类产品都是主要投向货币市场工具,底层资产安全性都很高。 不过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将投向同业存单,而货币基金中的同业存单配置比例仅为30%左右。 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近 5 年的年化收益率为 3.52%,稍低于优质中短期纯债基金,稍高于同期中证货币基金指数的2.94%。

另外,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跟货币基金想比,还有三点不如: 一、货币基金作为基础工具,流动性强、且净值始终为1的特性,让它拥有了对等现金的功能,从而有了很多现实的场景,比如支付、证券账户保证金理财等等。 而首批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都设置有不低于7个自然日的持有期,流动性比货币基金略差一点。 不过,好处在于有利于降低基金的流动性管理难度,降低基金跟踪指数的误差。 二、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虽然有收益上的相对优势,但是管理费率低,比一半以上的货币基金收得少,意味着中间收入低,一线销售的推荐意愿可能不强。 但是货基啊,确实跟当年不太一样了,现在机构拿它充规模,个人投资者更多把它当工具用。我想大概很多人都不太能常想起去看一眼货基的收益,从而让它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工具。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将实行市值法估值,所以基金净值会存在正常波动,也会如短债基金一样,可能会出现单日亏损的现象。 而传统货币型基金实行摊余成本法估值,风险水平和波动率均比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低。 总体看下来,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基金,可以算是一个新的现金管理型工具类的基金选项,也有人称之为“货币+”。 虽然它的收益不高,但是风险低,如果对变现要求不会很高,不像持有货币基金那样期待T +0、T+1赎回到账,那这类基金还挺适合于暂时闲置的现金。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