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对于a股来说,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在外围杀跌的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 有相关人士认为,受市场情绪影响,周一A股早盘可能会受到冲击,但中国的防疫政策有效、可靠,持续的冲击力大概率不会超过去年初。而从周期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处在新经济周期的起点,经济和市场并非毫无驱动力。 超级病毒对于全球市场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周五晚间,欧美股市全线大跌,其中美股仅开盘半天,截至收盘,蒸发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0万亿元。由于避险,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大跌。基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5个基点至1.49%。这是一个急剧的逆转,因为收益率在本周早些时候一度跃升至1.68%以上。 那么,该病毒变体的影响面究竟有多广呢?持续时间会有多长呢?Bespoke投资集团的保罗希基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目前对这种最新毒株知之甚少,包括它是否可以逃避疫苗或相对于其他突变的严重程度。因此,此时很难做出任何明智的投资决定。但从历史上看,追逐反弹或在大幅下跌时抛售(尤其是在流动性非常低的交易日)很少能最终获利。 纽约梅隆银行投资者解决方案的阿杰尼奥登表示,周五是感恩节后的第二天——办公桌上的交易员可能没有那么多,当天提早收盘。因此,潜在的流动性下降导致一些回调。但我们看到的反应是投资者的买入机会,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 另有专业人士认为,随着疫情的再度发展,全球GDP增速可能再度放缓,一些货币政策上的动作可能被迫推迟,全球供应链可能再度中断。但疫苗若能及时出现,会让损失减轻许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去年三月份相比,短期之内,可能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市场再度出现类似的暴跌。就长期而言,则需要看病毒变体的具体情况,包括免疫脱逃,传染加快等。 A股能否独立? 其实,在动荡的周五,A股表现相对顽强。虽然指数杀跌,但跌幅并不大,外围A50期指整体跌幅也只有2%左右。 其实国内市场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消极,甚至出现了一个可能刺激外围走强的利好信息——那就是统计局10月份的经济数据。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较上月加快8.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两年平均增长26.4%(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加快13.2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2%,两年平均增长19.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一数据其实超出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在新出现的超级病毒变体面前,也可能只有中国才能维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并将中国出口水平较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对冲投资增速的下滑。 在市场的中微观层面,随着新的产业周期到来,结构性的市场机会并不缺乏: 比如医疗板块中的细分板块疫苗。随着疫情的再度爆发,中银证券表示,在国内新冠疫情中,加强针市场是仅剩的最大的未摘果实,因此,像是在疫苗研发中进展最快的沃森生物就值得后续关注,该公司mRNA新冠疫苗已进入临床III期并获批进行加强针相关的临床IIIb期试验。同时,建议关注与国际mRNA疫苗龙头紧密合作的复星医药,以及本土的mRNA疫苗企业斯微生物、嘉晨西海、深信生物。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