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建投的朱老师一看,你一个看策略的跑来暗示光伏见顶,是怎么回事嘛,我这个专职看新能源的首席,不比你懂? 于是明明白白说“光伏谁现在卖(引用对方“预判的预判”表述,并文雅地表述到“你扯什么犊子,逻辑都不懂”),后面至少高30%成本含泪买回来”。

都是有牌面的人物,不会指名道姓地怼,但圈内人都明明白白。 犹记得上一次业内大佬互怼,是2021年的7月末,随后好像是半导体崩了。。。 当时的对话是这样子的:

陈杭,也就是杭所,本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在方正证券研究所担任科技与电子首席分析师,在当时的半导体疯狂行情里,推票很给力,获得资本市场很多投资者的追捧。 至于杨晓松师兄,是中芯国际光刻胶负责人,那自然是实业界的一流人物。 业内大佬分歧,通常来说,立场相对理性的那一方会得到证明。 于是,接下来的半导体走势是这样的。
嘻嘻,特殊的事件,就很容易成为行情的转折点。 行情的阶段高点,往往会伴随着疯狂和荒谬 指数上,历史上的高点表现,都充满了不理性。 2007年6月,龚凯杰的《死了都不卖》火遍了中国互联网,随后A股2007年大顶,现在都没跨过去。。。 与巴菲特齐名的基金之父——彼得林奇,也有自己的鸡尾酒理论,当门外汉向他推荐股票时,那市场很可能就是顶部了。 牛市见顶的特征,是走向荒谬! 一个缺乏实业经验、案头研究为主的研究员,对实业技术的了解程度是很难比得上一线、前沿的实业负责人的,这就是荒谬的表现。 回到朱玥怼张夏的事,还谈不上荒谬,只是分歧加大。一般来说,低位的分歧通常是行情引爆点,而高位的分歧,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朱玥,毕竟爱得越深,越不能理性看待; 至于张夏,研究策略为主,对行业没有过分的偏爱,出发点会更理性些。 PVInfoLink公布的最新价格监测显示,近期光伏制造供应链价格趋于松动,受不同程度的库存累积压力影响,以及对市场行业的预警判断。 11月中旬以来硅片价格剧烈波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182尺寸单晶硅片,实际价格下跌明显。 目前,182尺寸单晶硅片主要市场均价跌至每片6.4人民币上下,低价区间每片6.25-6.35人民币也频频出现。
鉴于硅片价格的下跌,电池片均价也持续走跌,来到每瓦1.08-1.1元人民币,低价区间下滑至每瓦1.05-1.06元人民币,当前市场观望气氛浓郁,业内预计12月价格恐再走低。 关于光伏的周期,哞哞又想起凯恩斯那句话,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 哞哞的看法是,一般的温和的短周期没事儿,但不可以强调长周期,而刻意忽略剧烈的短周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