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资巨头罕见举牌 这家创业板公司有何独特魅力
2020-08-21 13:10:14
描述
被外资巨头罕见举牌 这家创业板公司有何独特魅力。  8月21日,透景生命开盘即告涨停。  事实上,透景生命(300642)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并不出众,是什么突然戳中了市场的炒作点?  原来,透景生命在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8月21日,透景生命开盘即告涨停。

  事实上,透景生命(300642)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并不出众,是什么突然戳中了市场的炒作点?

  原来,透景生命在8月20日晚公告,公司获境外机构投资者UBS AG举牌,后者持股数量达到459.55万股,持股比例达到5.06%,触及5%举牌线。

  公告显示,UBS是根据其投资计划进行的业务活动导致举牌,且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股份权益发生变动的可能。

  举牌时常发生,而外资举牌却很罕见。今日的强势涨停,也足见投资者对外资举牌概念的追捧。

  实力雄厚的UBS UBS是什么来头?

  时光倒回1862年,彼时,金融的微光还无力穿透厚重的时代硝烟,UBS的前身温特图尔银行(the Bank in Winterthur)正式成立。随后的150多年,经过300余次兼并重组,公司逐步从欧洲走向世界。截至2019年6月,全球前10大资管机构AUM(在管资产规模)近32万亿美元,前两名分别为贝莱德、先锋,UBS排名第三。

  截至目前,UBS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还在瑞士、纽约和东京三地联合上市。2018年,UBS在亚洲、欧洲、瑞士、新兴国家市场中可投资产规模均为第一,美国市场上UBS可投资产排名第四。放眼东方,UBS也是最早进入东亚的外资金融机构。

  进一步查询最新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报,UBS共出现在29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持股市值50.6亿元。

  回看对透景生命的交易,UBS大量买入公司股票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8月间。在透景生命行将披露的半年报中,UBS或将进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且可能名列前排。

  为什么是透景生命?

  尽管不清楚UBS举牌的幕后真因,但作为其投资标的的透景生命则是看点十足。

  2000年前后,体外诊断,即IVD(In Vitro Diagnosis),这一新潮的概念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由于能在疾病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在仅使用20%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提供临床诊断80%的信息,IVD一经出现就受到了极大追捧。

  2003年,以肿瘤筛查、诊断、个性化用药等相关的高端诊断产品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透景生命在浦东张江注册成立。

  完备的诊断类产品大多应用于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由于起步早,国外产品早已被引进并投入使用。透景生命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步打破海外产品的垄断格局。

  如今,透景生命已成为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领域产品最齐全的公司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累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备案证书共147个。其中II、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21个,其中免疫产品注册证书70个,主要为肿瘤检测产品,分子产品注册证书10个,生化产品注册证书41个。

  据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900余家终端用户,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等,其中三级医院519家(约占三级医院的1/5),占医院客户的80.72%,为公司的主要客户。2019年公司新增流式荧光装机超过100台,累计装机量超过600台,未来将继续延续装机速度。

  区别于一般检测产品,透景生命引进吸收了国际领先的流式荧光检测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检测产品的研发,创造性地开发了高通量流式荧光技术平台。相较于其他技术,流式荧光技术可在相同时间内检测出多个结果,如目前透景生命主推产品之一的多肿瘤标志物(7种)定量检测试剂盒(流式荧光发光法),可同时检测7种肿瘤标志物,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免疫诊断是IVD最大的细分领域,也是国产化率最低的细分领域,国产占比仅有10%,进口替代的空间最大。除了现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查,透景生命已完成或正在开发一系列多指标联检产品,包括心血管检测、优生优育检测、感染检测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资大举买入公司股票的同时,公司股东凌飞集团、上海荣振投资、启明维创却在持续减持。

  不同阵营的投资者“擦肩而过”,谁的眼光更准,尚需时间来检验。



 

透景生命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0-08-21)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82.30万股,占流通A股1.1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1.62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