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泰收深交所关注函 2022年预亏22亿至33亿
2023-02-01 16:25:16
描述
合力泰收深交所关注函 2022年预亏22亿至33亿。北京2月1日讯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对合力泰(00221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公司部关注函〔2023〕第90号)。2023年1月31日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北京2月1日讯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对合力泰(00221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公司部关注函〔2023〕第90号)。2023年1月31日,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力泰”,002217.SZ)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2亿元至3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22.6亿元至33.6亿元,亏损原因包括手机行业市场体量收缩、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以及对商誉、应收款项、存货计提减值等。上市公司管理二部对此表示关注,请合力泰就以下事项进行核查并作出书面说明:

  1、合力泰2020年、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3.21亿元、-9.09亿元,2022年年报披露后,合力泰扣非后净利润可能连续三年为负。请合力泰结合主要业务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合力泰外部经营环境是否存在持续承压风险,业绩亏损是否具有持续性,合力泰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是,请及时、充分披露风险提示。

  2、合力泰2020年、2021年计提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28.85亿元、5.95亿元,预计2022年相关资产减值约18.5亿元。

  (1)请合力泰明确2022年度计提减值的资产范围、减值原因、各资产的预计减值金额等,并说明是否存在前期已计提减值当期转回等情形。

  (2)请合力泰说明与以前年度相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确定依据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相关资产减值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合力泰以前年度资产减值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通过资产减值计提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形。

  3、合力泰认为应予说明的其他事项。

  以下为原文: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关于对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

  公司部关注函〔2023〕第90号

  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1月31日,你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2亿元至3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22.6亿元至33.6亿元,亏损原因包括手机行业市场体量收缩、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以及对商誉、应收款项、存货计提减值等。我部对此表示关注,请你公司就以下事项进行核查并作出书面说明:

  1、你公司2020年、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3.21亿元、-9.09亿元,2022年年报披露后,你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可能连续三年为负。请你公司结合主要业务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等,说明你公司外部经营环境是否存在持续承压风险,业绩亏损是否具有持续性,你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如是,请及时、充分披露风险提示。

  2、你公司2020年、2021年计提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合计分别为28.85亿元、5.95亿元,预计2022年相关资产减值约18.5亿元。

  (1)请你公司明确2022年度计提减值的资产范围、减值原因、各资产的预计减值金额等,并说明是否存在前期已计提减值当期转回等情形。

  (2)请你公司说明与以前年度相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确定依据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相关资产减值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你公司以前年度资产减值计提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通过资产减值计提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形。

  3、你公司认为应予说明的其他事项。

  请你公司就上述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在2023年2月3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我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送派出机构。同时,提醒你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特此函告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上市公司管理二部

  2023年1月31日



 

合力泰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3-02-01)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已有2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0.77亿股,占流通A股34.64%

综合诊断:合力泰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98元。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