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有科技拟控股收购杭州晨晓 近期接受多家机构调研
2022-06-13 10:10:14
描述
震有科技拟控股收购杭州晨晓 近期接受多家机构调研。近日,震有科技(688418.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杭州晨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晨晓”)40.99%的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震有科技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近日,震有科技(688418.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杭州晨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晨晓”)40.99%的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震有科技将持有杭州晨晓55.99%的股权,杭州晨晓将成为震有科技的控股子公司。震有科技已于6月9日发布上交所问询函回复公告,对问询的问题一一解答。

  聚焦公司主营业务,拟通过收购加码光通信

  根据6月9日震有科技发布的问询回复公告,杭州晨晓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端光通信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通信公司采取OEM/ODM合作方式,共同参与光通信市场的竞争。杭州晨晓的产品具有技术门槛高、研发沉淀周期长的特点,产品获得市场准入后,延续周期长且有较高不可替代性。其用于承载网的PTN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构建大型通信网络,可满足整个城域网建网需求,属于国家基础网络设施,产品具有很强的粘性和排他性,也使得杭州晨晓与其客户的合作相互依存度强,合作关系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震有科技此次收购杭州晨晓,旨在加码光通信设备产业,双方将凭借各自的技术积累及资源整合,实现市场和客户资源多方面协同。从震有科技坚持多行业布局发展的角度来看,持续向细分领域的深入拓展不仅契合震有科技抵抗市场风险的诉求,也有助于震有科技实现产品线的多元化。

  本次交易前,震有科技已参股杭州晨晓,双方已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此外,本次收购完成后,杭州晨晓的主营业务、管理层团队及核心人员在约定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并将由震有科技向杭州晨晓委派董事、监事及增派管理人员等人选,促进双方业务深度合作。

  本次交易完成后,震有科技与杭州晨晓产生的协同效应预期将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整合完成后的三年,协同效应将使整体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1,200、1,800以及2,500万元。杭州晨晓具备相应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收购完成后,震有科技与杭州晨晓将在市场布局、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

  多家机构前来调研,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记者注意到,5月19日,震有科技召开2021年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闽华先生,财务总监孙大勇先生,董事会秘书薛梅芳女士,董事张中华先生和独立董事徐海波先生均已出席,会上与投资者交流互动,并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详实细心的解答。

  对于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卫星业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闽华先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震有科技分别于2019年、2021年中标天通一号、合作星等高轨道卫星项目,高轨道卫星具有覆盖面积广、使用卫星少、数据传输速率低等特点,杰夫贝佐斯的ONE WEB等属于低轨道卫星项目,低轨道卫星项目是下一代卫星领域的发展趋势,公司也在积极关注和跟进。2022年,公司在某集团客户中标低轨卫星核心网的原型系统;与中国电信(601728)卫通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并支持中国电信在517发布天地翼卡,助力卫星通信系统建设。

  此外,根据震有科技披露的投资者调研报告,在5月27日与31日,震有科技核心管理层与多家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代表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特别是海外业务,公司表示今年已经连续中标马来西亚电信4个核心网项目,之前公司也已连续中标孟加拉电信、菲律宾电信核心网业务和光传输网络等项目,这些项目标志着公司的海外业务逐渐重启。

  同时,震有科技在去年收购北京和捷讯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持续布局工业大数据平台,拓宽煤矿行业的业务和市场,已经新推出煤矿综合管控平台、矿用5G通信、煤矿智慧化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等,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震有科技为专业从事通信网络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系统供应商,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通信系统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及经验积累,震有科技已经形成了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覆盖公网通信和专网通信的全网络产品体系,主营业务按产品线可分为核心网络系统、集中式局端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和技术与维保服务等,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亚太、中东、欧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电信运营商、政企事业单位、能源等客户的通信及数字化建设赋能。



 

震有科技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06-13)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高抛低吸。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3987.33万股,占流通A股30.63%

综合诊断:震有科技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54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