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
2022-05-24 14:39:24
描述
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讲,风险和收益就是对称的,超额收益本身就是承担风险的补偿,不可能总是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规避风险。宏观、微观都是如此,如果想要获取超额收益,那必定需要承担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讲,风险和收益就是对称的,超额收益本身就是承担风险的补偿,不可能总是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规避风险。

宏观、微观都是如此,如果想要获取超额收益,那必定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

为什么长周期上,股票的表现会是最好的?

就是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合理的承担风险会带来超额收益,并且从均衡结果来看,这个收益的结果一定大于风险的损失。

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
这是一种必要的补偿机制,如果这个基本经济学机制不存在了,那么经济系统当中就不会有人承担风险了,至少正常人不会。

客观来看,公募基金收益还是不错的。以偏股型基金指数来看,从2004年到2022年4月底,年化13.46%。

偏股型基金指数是以巨大波动为代价来实现这一收益的,也就是说持有体验很差。如果以五年为期看基金指数的走势,到目前,我们经历着第四个五年。

第一个五年(2004-2008),年化收益21%,最大回撤57%,最大回撤时间历经近一年。

第二个五年(2009-2013),年化收益9%,最大回撤32%,历时两年多。

第三个五年,年化收益6%,最大回撤43%。

现在经历的从19年开始的第四个五年,至目前年化22%,区间最大回撤30%,已经历时一年多。

现在持有的痛苦值高于2008年。持有基金很痛苦,是否有改善的方式?

首先想到的是宏观择时。

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
那这是否可行呢?

全球各式各样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都会针对宏观数据进行高频跟踪,不断分析,不断预测,不断做出进一步的投资决策。

但现实的结果是:每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都只有少部分机构能够提前做出预判,并且顺利跑出来,大部分机构都会遭遇损失,一部分甚至会被重创。

宏观因素不仅非常难预测,而且它们和特定个股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难把握。它们之间往往也不是线性关系。

大多数人依据宏观判断而作出卖股票的决定,其实和公司本身无关,就只是为了回避可能的下跌而已。这里会起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下跌可能根本没有发生,也可能是时机不对,而你却卖掉了。

第二个问题是:即便真如所料发生了下跌,那什么时候接回来呢?

理论上说,接回股票的时机最好是其跌势停止的时刻,但这一时刻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会清晰。投资者往往在“等股价跌得更低的时候买回的”期待中错失买回的时机。

正如费雪所言:“即使空头市场真的到来,我几乎没见过有哪个投资人来得及在股票回升超越卖出价以前,买回同一只股票”。

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
因此,很多宏观问题,再怎么研究,也很难获得确定性答案,只能说概率大小而已。

宏观很重要,但是不确定,每个时期的重点又不同,基于短期择时的视角去做基本无效。

那么,进行趋势择时是否可以呢?


如果用基金来做,不是很现实:

一是手续费太高,公募基金大部分是1折申购费+0.5%的赎回率,也即意味着一次成本在0.6%左右。

二是有申赎时间的成本、私募基金封闭期更是在6个月左右。

在目前的认知情况之下,有可以改善的方法吗?

还是有的:保持合理仓位,但仓位要稳定。合理的仓位是为了能承受住波动,不至于在最坏的时候崩溃,收益来源于长期持有好的企业。

持有基金很痛苦,有改善方式吗?
仓位稳定,不至于追涨杀跌。所谓的抄底,很容易抄在山腰,这是由市场短期的博弈性决定的,并不是一个错觉。

多花点时间去选基金,而不是琢磨如何择时。无数人已经用行动说明了,择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难。

我们不会去听500万彩票的幸运儿讲如何选彩票,聚焦于基金的基本面:人员的变动、策略的变动、策略的适应性等等。用时间和持有来应对波动,争取穿越周期获取回报。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