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万得全A年初至今跌幅17.27%,沪深300为-16.21%,而最惨的还是科创50,跌了30.99%。
这一周以来,科创50指数跌破1000点是一比较受到关注的事,该指数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点为基点,运行两年多跌破起点了。

网上评论似乎对科创板讨论的人较多,有定投科创基金的、有准备抄底的、有继续看空的。似乎觉得跌得差不多的居多数。
很多机构也开始高呼抄底了,并且描绘了未来五年的美妙前景….很多人心开始痒痒了…且慢动手!
2016年到去年,整体上是我们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4年,外资在市场上的占比越来越高,外资的审美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再加上20年开始的全球货币市场极端宽松,市场对利润的容忍度很低,只要能成长就行。最终外资偏好的板块和成长性很强的赛道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今年开始,全球进入到了回收货币的阶段,大量的资金从风险资产中出来,所以光业绩好没有,需要有真实的利润。
截至3月底,共有10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从收入来看,93家公司收入为增长,收入均值为30.29亿元,收入增长率大于100%的为14 家。
净利润方面,84家盈利,净利润均值为4.80亿元,净利润增长率大于100%的为26家。
中国银河证券报告显示,根据已披露年报和业绩预告数据横向比较,无论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方面,科创板都明显优于其他几个板块(北交所、创业板、主板)。

但是光业绩好是没有用的,市场的风险偏好需要现金流更稳定的,煤炭这种供需两弱,但是供给更弱,并且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矛盾的板块成为了新宠。
无可否认的是科创板确实有一些很不错的公司,比如说中芯国际、复旦微电等等,但从估值方面来看,也就少数算是比较合理,绝大多数估值依然比较高。
比如说寒武纪之类的,且不说业绩巨亏,即使是所有营收都变成利润,也要50年才能赚这么大的市值。况且营收到利润,还不知何年马月,还不知要再亏多少钱才能开始有利润。
有人说亚马逊之类的估值也很高啊,可能我们的科创板也有少数几个会如此,但想一想科创板指数、科创50ETF所持有的标的可能都是这样的吗?
恐怕不是,即使一两个如此,也挡不住绝大多数股票的估值回归。
所以哞哞的意见是科创板指数类基金估值还是偏高的,此时依然不是好的买入时机。可能个别股票已经比较合理,但大多数依然比较贵。
可以再等他们大多数跌到合理价、甚至严重低估的时候再出手不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当然,从技术面的角度来看,多个指标显示科创50指数进入了超跌状态,换手率也已接近低点,短期或有反弹,不过只是反弹而非反转。
况且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流动性,这也大大限制的科创板反弹的空间。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