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什么起不来?
2022-04-14 14:17:49
描述
  又回到这个位置了,我们与其做各种短期预测,不如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A股为什么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怎么就起不来呢?

  十几年前,上证指数两三千点,现在还是两三千点,美国的股票指数在这期间都翻了两番了,我们的国民经济
[本文共字,阅读完需要分钟]
  又回到这个位置了,我们与其做各种短期预测,不如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A股为什么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怎么就起不来呢?

  十几年前,上证指数两三千点,现在还是两三千点,美国的股票指数在这期间都翻了两番了,我们的国民经济总量也翻了两番,为什么A股指数没有跟着增长?

  为什么两年的疫情,没有打垮美国的证券市场,反而是防疫措施做得最好的我们,在A股市场频频受挫?

  同样的,为什么一个多月的俄乌战争,也没有让美股市场走下坡路,而且还是在加息背景下,反而最受伤的,又是我们大A。

  这里面当然有散户的结构问题,有长期资本缺乏的问题,有违规运作处罚不力的问题,有注册制不到位的问题,等等。

  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退市制度没搞好。

  就在前天,我注意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最新的演讲中再次提到:

  对于主业萎缩、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会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推动出清。

  可以说,本届监管层不仅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本,而且也在有力地推动着各个环节的改革。

  从近半年来打新股策略不再有效就可见一斑,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给他们时间,积重难返。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欧洲,包括日本等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1:1”的概念。

  比方说20世纪80年代,纽交所的上市公司就已经3000个左右了,到了2000年还是3000左右,2008年还是3000个左右,就是现在你再去看,也还是两三千家。

  实际上,这期间每年都要新增200多个,那十年就涨2000个,三十年就是6000多个,为什么还是3000多个呢?

  就是因为每年的退市跟上市基本上1:1,有的年份退市比上市多一点,但拉长时间轴去看,比如三五年,基本上就是进退1:1,所以在它们那儿上市的企业数量大体是不变的。

  但是你看,同样是3000多个企业,道琼斯指数1992年是3200多点,现在34000点,30年十倍涨幅,买指数基金的不就跟着一起赚了吗?

  它这些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美洲交易所在内的美国本土企业),就基本上等于美国的GDP。

  也正是因为美国的这些股票市值跟GDP大体也是1:1。所以我们才说,股市代表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风向标。

  一只股票也好,10000只股票总体也好,它们之所以能够增值,不是简单地炒买炒卖,靠所谓的资金推动,而是靠内在价值,靠真正的效益来推动。

  效益好,内在价值增长,入市资金就不会短缺;效益不好,内在价值萎缩,有资金也不会轻易入市。

  大家有时候说,中国股市资金只有这点,新股上市多了,资金就短缺了。“独角兽”一来,就把资金抽掉了,然后股市就跌了。

  从短期来说,确实是有这么一种情况,资金客观没变,这边多那边就少。



  但宏观上看,整个股市的池子只是国民经济池子的一小块儿,但这一小块如果效益好,市场总是会有足够的钱去买它的。

  同样是3000个企业,每年总有那么两三百个差劲的关门离开,总有两三百个好的进来,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留在里面的总是当下最优秀的。过了5年,好的也可能变差又滚蛋了,但这五年,里面新的好的又进来了。

  只要保持这个状态,那么聪明的人,有点钱的人 ,全社会跟股市无关的钱,有意无意总会进入股市,这个社会是不会缺钱的。

  就像买房子上百万亿元,分流20%进股市,股市市值就可能因为增量资金流入,带动存量资产升值,从50万亿变成100万亿了。

  所以,我们很清楚,退市制度没搞好,只进不出、只吃不拉,这是A股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

  那么,从近两年的资本市场制度的改革中,我们看到了高层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心,从注册制到强制退市,从打击资本无序扩展到鼓励企业聚焦主业,从放宽险资入市标准到稳定股市信心,等等,无不透露着政策落地的确定性。

  所以,不管外围市场风云变幻,我们坚决把握A股的核心增长逻辑,只做多、不做空,只做长线、不做短线,只做绩优股、不做垃圾股,只做被低估的、不做被高估的,只为投资者服务、不为投机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