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统计截至2022/3/11
基金发行出现“冰点期”,一般是因为近期行情跌幅较大或下跌持续时间较长,投资者的入市热情降低,基金申购意愿低迷。遇到市场行情低迷时,很多投资者就会开始疑惑:此时应该是继续坚守、等待反弹,还是止损离场呢?
01回溯过去10年基金发行“冰点期”
在2012-2021年间,每年都有明显的基金发行降温时期,这往往是行情不佳、市场情绪低迷的标志。然而,在此时采取反向操作,却有可能得到意外收获!
数据显示,在这10次发行“冰点期”之后,沪深300指数快则1、2个月就能涨回来,慢则近半年。而在指数涨回来之前,区间平均最大回撤仅1.52%。

数据统计截至2022/3/11
以沪深300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进行测算。过去市场表现不代表未来。
为何过去基金发行“冰点期”后能涨回来?估值是强有力的支撑。
纵观10次基金发行降温期间,沪深300的估值均处于当年较低水平,其中8次估值都在当年的平均值之下。目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倍左右,与以往几轮较接近。一般而言,低估值意味着买入的性价比较高,有可能把握住后续估值修复的机会。
此外,基金发行降温往往是因为前期市场持续下跌,而经过调整后,可以购买估值更合理的优质标的。这也正是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原因之一。

数据截至2022/3/11
发行“冰点期”市盈率指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盈率,当年市盈率平均值指当年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盈率平均值。
02把握“跌出来”的机会
长期来看,在行情表现不佳,基金发行遇冷时买入基金并持有1年及以上,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较高。
以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为测算指标,若在上述其中距今满1年的基金发行遇冷期买入并持有1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为100%!若持有3年,仅有2次会出现亏损,且跌幅不到1%;若持有至今,全部能获得正收益,且收益率均超过30%。

数据说明:持有至今是指持有到2022.3.11.收益率算法为:在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买入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并持有1年、3年、至今的收益率。仅测算指数,不代表具体基金。
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说,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当风险偏好降至“冰点”时,市场往往处于较低区域,投资者只有不被市场情绪所主导,才有可能把握住“跌出来”的机会。
03政策面定调“稳增长”
对于今年年初的市场调整,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中长期来看,“稳增长”政策基调已定,在5.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下,资金对经济恢复有望形成一致预期,A股有望逐步企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截至2022/3/1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设置GDP增速预期目标。
结合上述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正如业内流传的“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当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基金发行遇冷时,反倒有可能是估值较低、行情即将反弹的入场好时机。
当然,基金发行艰难并不代表市场立马就会反弹,因此不建议“短、多、快”式加仓,而是将手中闲置资金分成若干份,进行分批布局,定投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策略。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只有告别“追涨杀跌”,理性投资,才更有可能把握超预期下跌带来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