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统计区间:2003年12月31日至2022年2月11日,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回顾每次下跌,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短则2.5个月、最长近1年。可见,市场有周期,下跌不是某个时段的“特产”,而是会反复出现的正常现象。

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市场下挫,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逃离”,但每一次探底之后,指数最终都涨回来了,而且比之前的高点更高。可以说,指数的阶段回调,反而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再次上车或加仓的良机。如果我们上述每一个回调阶段的低点买入该指数,并持有至今,期间涨跌幅均超过100%。

数据统计区间:截至2022年3月4日,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越是这种艰难时刻,反而越不该慌乱。当市场位于阶段性的低位,我们可能会认为市场风险很高,心理压力很大,但是真实风险往往较低。当市场出现了大量恐慌引发的割肉之后,对长期投资而言,反而是机会。 投资,往往拿得住,才能赚得到。有机构曾经统计过,如果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过15%的回调后买入并持有: 持有一年正收益概率就超过70%; 当持有3年时,正收益概率就接近90%,平均收益率也超过40%; 当持有5年时,正收益率概率就接近100%,持有平均收益也接近80%。

数据兴业证券,区间为2010.1.1-2021.4.12,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信心不灭,绝处也可逢生。市场不会只涨不跌,也绝不可能只跌不涨。面对暴跌,不妨放下焦躁的心态,不妨忘掉净值、亏损、盈利等,不妨做好“养精蓄锐”的打算,低位慢慢收集高性价比的筹码,切莫冲动操作。 3、市场何时企稳见底? 2022年开年前2个月基金产品发行数量、份额分别同比下降46%、89%。甚至与几乎全年单边下跌的2018年同期相比,基金发行数据还要更为惨淡。 不少人说,当基金发行遭遇“寒冬”时,是不是说明市场已经在探底?挖掘基在之前的推文中写过,基金发不动了,的确是一个见底的信号。 底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当下是否是绝对的底部没有人能够预测,但心态可以乐观一些,因为跌到现在A股真的不贵了,至少处于值得关注的区间。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当前万得全A市盈率-TTM为18.52倍,位于近5年的44%分位点处,与去年2月高点的24.5倍相比回落明显,市场悲观情绪有所释放,估值处于均值以下水平,相比前期更具投资性价比。

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并非一蹴而就,经过调整、震荡、筑底后,也在酝酿新的反弹机会。一方面,由于地缘风险事件对A股市场影响的持续性有限,从历史情况来看,局部冲突对主要资产的冲击不会特别显著,且持续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暂,并不会完全改变原有趋势;另一方面,“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稳增长”信号明确,当前对稳增长政策力度的担忧已经缓解,而后续稳增长效果初步显现,基本面信心也有望逐渐得到重塑。 正如投资大师菲利普·费雪所说: 只要我对该公司的长期未来仍有信心,我就不会卖掉股票。 “如果投资对象是经营良好且具备财务实力的公司,即使经历最激烈的空头市场,也抹不去持股的价值。相反的,真正优异的股票会一次又一次地创造高峰,而每一次达到的高价都可能是上一次的好几倍。” 投资路上,风雨难免。市场寒冬,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或是新征程的起点。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