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wind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剔除转型基金和新增份额的基金,如基金A类份额先成立,C类份额后成立,剔除C类份额) 如果叠加上证指数历史走势,可以发现基金发行遇冷期,也是市场持续处于大幅震荡时。 比如2015年8月-10月,当时市场经历牛市高点后,股价被严重高估,处于大幅回撤区间,上证指数下跌7.67%,投资者认购新基的情绪不高,期间权益类基金平均月发行份额仅371.7亿份,是当年的最低新发最低水平。 再比如2016年1月-2月, 股市熔断,千股跌停,期间上证指数回撤了24个百分点。权益类基金平均月发行份额再次遭遇“冰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wind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剔除转型基金和新增份额的基金,如基金A类份额先成立,C类份额后成立,剔除C类份额) 回溯2015年至今,每每上证指数下挫回调严重时,也是权益基金发行的“寒冷期”。验证了基金圈常说的那句话“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 当前市场,会是投资好时机吗? 如果说新发基金遇冷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市场的相对低位,那么,当前市场新发基金重新回到冰点,是否代表着机会大于风险了? 过往历史数据可以给我们做一些参考。我们选取了2015年以来权益类基金低于100亿规模的月份,共有6个月份。观察在这6个月份里分别买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持有表现情况,见下图

来源:wind,截至2022.2.28,每个月第一个交易买入,中欧基金统计制图 持有1年、2年、3年和5年,大概率收获不错的业绩回报; 持有时间越久,收益率越好。 如果对比历史上热销的几个月份(选取2015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量前6的月份),见下图

来源:wind,截至2022.2.28,每个月第一个交易买入,中欧基金统计制图 以拥有完整数据的2015年4月、5月、6月为例,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业绩分化较大; 整体看,发行遇冷期间买入后的业绩表现要明显好于热销期间买入的结果。 基金发行遇冷的本质,似乎印证了彼得林奇分享过的一个“鸡尾酒理论”:当平时不了解股票的人都开始投资了,那么这时候市场可能就要到顶部了;反之,当人们宁愿谈论别的事情也不愿意谈论股票时,那么这时市场应该已经见底不会再有大的下跌空间了。 行情震荡下行时,市场情绪萎靡反复,恰恰可能出现较多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